很多朋友觉得经典谍战剧《风筝》的剧情过于沉重压抑,主要是针对后半段评论的。郑耀先在建国后身份无法恢复,受了很多折磨和同志怀疑的眼光,即便钱部长确认了自己的身份,他也无法获得组织的公开承认。而在建国之后,郑耀先还因为组织的需要,亲自组织并参与了针对山城潜伏特务的抓捕行动。
1961年,郑耀先的爱徒宫庶奉命重回大陆,藏在林桃的坟地里等待和郑耀先接头,却被郑耀先设计诱捕。这一幕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也是全剧的一个重要泪点。虽然立场和主义不同,但郑耀先忍痛“出卖”了自己最具实力的徒弟、好友,还是令人感慨不已,跟《风筝》这部剧突出人性塑造的主题也有很大关联:即便是敌方阵营的人,也并不真的令观众讨厌,反而觉得宫庶的形象非常饱满。郑耀先诱捕宫庶时,拿枪的手颤抖不停,显然他内心痛苦不已、十分挣扎。不过全剧之中最令郑耀先感到痛苦的一幕,却并不是在抓捕宫庶时。
建国后仍然有大量特务分子潜伏在重庆,伺机搞颠覆活动,甚至策应台湾当局。这其中就包括了宫庶、宋孝安、赵简之等人,他们都是郑耀先打入国军阵营后的得意门生。宋孝安和其他几人有所不同,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而且用郑耀先的话说:宋孝安喜欢研究道法,轻易不杀人。确实他的形象不像赵简之等人那么残酷暴虐,也很少展现出他开枪杀人的镜头。相对而言,宋孝安比较斯文,基本不干“脏活”。
更重要的是,他是剧中军统特务里面谋划能力比较出众的一位,郑耀先在国军阵营潜伏时,安排给宋孝安的任务非常多,地位很高。在宫庶崭露头角之前,足智多谋的宋孝安一直是最得郑耀先重用的,超过了行动队长赵简之。相比之下,剧中的赵简之更像一个莽夫,主要负责执行层面,干的脏活累活比较多。
宋孝安非常重感情,在郑耀先一度被山城游击队打伤之时,宋孝安罕见发怒并暴揍了保护“六哥”不力的赵简之,甚至出现了他磕头为郑耀先祈祷平安的一幕。宋孝安历来谨慎低调,之所以会在山城的码头上暴露自己,也是因为孝敬母亲、要去台湾与老母亲团圆并为她尽孝。《风筝》编剧把宋孝安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重情重义,赚了观众不少同情分。
郑耀先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位下属,所以从内心而言,对他的感情也超过了其他几人。宫庶虽然是郑耀先最得意的弟子,但是相处的时间比较短,是在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前不久才纳入门下的,而宋孝安则在抗战时就一直跟着郑耀先,两人的感情深厚。也正因如此,要“背叛”这样一位兄弟,自然比抓捕宫庶的负债感更强。
原本在“装瞎”的宋孝安在码头认出郑耀先时,也发现了周边布置的我方人员。他误以为阔别多年的六哥有生命危险,因此不惜暴露自己,掏枪开火来保护郑耀先,可见在能够有机会去台湾和母亲团圆的情况之下,他还是首先选择了兄弟情,为了郑耀先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而在这部剧中最令人揪心的一幕,就是郑耀先流着眼泪,对眼中泛光的宋孝安说:你怎么这么傻?为什么不逃跑呢?
而宋孝安看向郑耀先的眼睛里,充满了希望的光芒,脸颊通红,对兄长可谓情真意切。宋孝安说自己没有一天不想念六哥,为他而死是值得的,最终他掩护郑耀先父女撤退,自己被马小五等人乱枪打死。郑耀先看到这一幕,咬着牙泪流满面,场景极为虐心。郑耀先能够对宋孝安说出那样的话,表明心中是极为不忍的,痛苦到了极点。其实这也是全剧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郑耀先一直是在这种矛盾中度过的,每一次都是选择了组织、信仰和大义,抛掉了心中的小爱,包括宋孝安、宫庶、赵简之、林桃甚至自己的孩子周乔。
不过相比起同样被六哥设计抓捕的宫庶,宋孝安还是非常幸运的。他至死认为自己用最后的努力和性命,换了六哥的平安,始终不知道郑耀先的真实身份。在临终之前,宋孝安心里是温暖的,也算是死得其所。好歹不像宫庶那样,死前信仰崩塌、无比绝望。《风筝》作为谍战剧中脱颖而出的一颗明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剧集不仅注重故事本身的质量,更展示着编导对于人格和人性的理解,这是高人一筹的。围绕着角色在大义和小爱之间做选择的挣扎过程,剧中有大量情节体现了这一精神,令观众印象深刻,以至于多年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