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吃一只甜筒
《芬奇》作为一部科幻片,拍出了不同于传统科幻片的文艺气息。这部由汤姆·汉克斯出演的《芬奇》探讨了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要怎么活。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你是选择苟且偷生还是诗意地活着?
回看汤姆·汉克斯的所有电影,一部《阿甘正传》让他蝉联奥斯卡影帝,一部《拯救大兵瑞恩》让他家喻户晓,成为了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荒岛余生》还是《幸福航站楼》,汤姆·汉克斯似乎对于这种独角戏“拿捏”得很稳。一个人一部影片,靠演技呈现一次心灵之旅。“孤独”是他的代名词,而“孤独”的身边往往又有陪伴,《芬奇》也不例外。
《芬奇》
导演: 米格尔·萨普什尼克
编剧: 克雷格·勒克 / Ivor Powell
主演: 汤姆·汉克斯/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 希莫斯
类型: 剧情 / 科幻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1-11-05(美国)
片长: 115分钟
《芬奇》讲述了在世界末日后的地球上,一个为保护造物主的爱犬而生的机器人,学习生活、爱情、友谊作为人类意味着什么。
一人、一车、一狗、一机器人组成了奇幻的末日组合,开启了一个不一样的旅途人生。那只名叫“Good Year”的小狗是芬奇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陪伴。
01
末日下的生存困境
《芬奇》这部影片虽然套在了科幻片应有的基础框架下,有着“末日”的基本类型元素:自然灾害、臭氧层被破坏、人类濒临灭绝等等,但内核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文艺片。
影片讲述的这些话题看起来都是老掉牙的,但看完之后让人久久回味。应了那句话,“道理我都懂,却仍过不好这一生。”
芬奇是一个机械工程师,面对太阳耀斑所造成的地球危机,他不得不每天穿着防护服四处寻找剩下的食物。龙卷风、沙尘暴随时都可能袭来,芬奇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用智慧、毅力以及勇气去面对未知的危险。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他还有一个任务:保护一直陪伴他的狗“Good Year”。而芬奇深知自己的身体情况坚持不了多久,所以他必须想出能够保护“Good Year”的办法。
这个时候,一个AI机器人就诞生了。在机器人还没有完全输入最全的知识系统时,他们便开上房车逃往旧金山了。
02
信任与共情
在旅途中,芬奇给机器人上了很多堂“课”。第一课:永远不要放过获得下一顿饭的机会;第二课:永远不要故意毁坏他人的物品;第三课:守卫堡垒;第四课: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五课:学会享受生活。
机器人是在他们经历过龙卷风之后,才拥有了名字——“杰夫”。这个时候杰夫已经有所超越,能够自己主动系上钉子并依靠自身硬件条件充当了一次“千斤顶”。
而给机器人取名意味着机器人已经有了主观意识和能动性。这也是影片后半部分杰夫能够违抗芬奇的“命令”去做事情的原因。
影片中有一段对白是杰夫问芬奇“什么是信任?”。芬奇支支吾吾的回答,显然芬奇也说不出来。影片当中也有解释:芬奇在超市目睹过一对母女因食物被人枪杀。
所以他也不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否应该信任?在恶劣环境下,人性是否还是善良的?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饥饿会让人变成杀人犯,而让我变成了一个懦夫”。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课”是循序渐进的,芬奇表面上是在教会机器人怎么照顾小狗、如何作为“人”一样地生存,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善恶观、同理心、关怀传递给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尽管“他”是一个机器人。
杰夫需要学会的就是体会人类的情感,体会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共情。
未来将会创造一个怎样的时代,芬奇也不知道。但他一直期盼着杰夫能够将这份情感传递给更多活着的人。
03
体验“孤独”
“孤独”是一个很伤感的词,人类之所以是群居动物是因为我们都害怕孤独。
这部影片最重要的就是表达了人如何面对孤独,并在孤独的日子里开出花来。
芬奇在孤独中享受生活,他在最后的日子里打开了大遮阳伞,穿着见父亲时想穿的白色西装,晒着阳光浴,吃了第一次吃也是最后一次吃的“美餐”,然后体面地死去。
这个将整部影片推向高潮的片段既悲伤又温暖地结束在夕阳下的火葬中。
“你可以跟我说出,金门大桥上有多少颗铆钉,用了多长的悬索,桥有多高,但只有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她的美,听到悬索在空中歌唱…这是一种体验,是一种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而是生活。”
只有体验过、看过、听过才能明白山是山,海是海。
芬奇最终还是没能到达口中所描述的“金门大桥”。“金门大桥”更像是一种他心底残存的希望与美好。他和杰夫的那个拥抱仿佛也是他带着遗憾在跟这个世界告别。
芬奇无法与正常人沟通与接触,被封闭在自我世界中。这也和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产生了“互文”。
我们承受着孤独,体会着孤独,这也许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内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芬奇》更像一道清晨的微光,照进了现实的阴霾之中。
总而言之,带着对明天的期待过好今天。去体验,去相信,去爱。
今日话题
世界末日,你最想和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