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糊”就可以胡作非为!
《我是女演员》悄无声息的就结束了。
不知道这是啥节目?
不重要!
反正就一选拔女演员(哗众取宠)的综艺节目。
额,没眼看……
言归正传,节目一环节,是让这些新生女演员们写个人档案。
结果一堆人演艺路上的目标写的是周迅。
节目外问起她们最想合作的女演员,提到次数最多的也是周迅。
好吧,目标远大也没啥,可最想的影视剧一溜的古偶,《甄嬛传》算好的了,《欢天喜地七仙女》可是号称童年雷剧呀,认真的?
其中最喜欢的剧还有《东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这阅片量和审美是不是有些差了?
科班出身,艺考不考戏剧史么?不上鉴赏课么?连个经典影片的名字都不知道?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阅片量但凡超过500,最喜欢的作品也不会是古偶!
还有更绝的评论:连眼高手低的“眼高”都做不到,就不要走什么艺术道路了。
或许她们是真心喜欢这些剧吧。
总之,这么没有艺术追求,还想成为周迅,是不是有些好笑了?
天才演员
众所周知,电影演员和电视演员之间似乎天生有一种壁垒。
在大荧屏,实力强如影后章子怡、周冬雨,一演电视剧就垮。而电视咖如85花,演电影也避免不了被嫌弃。
唯独周迅是个例外!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都备受认可。
看看这奖项,妥妥的大满贯得主。
也难怪周迅被赞是天才演员,毕竟极少有演员能像她这样宜仙宜妖,宜古宜今。
其实,认真说起来,还是父母带给了她足够的养分。
周迅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在70年代,独生女可是少见,毕竟直到现在仍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周妈妈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周爸爸是衢州电影院的美工,负责画海报。
近水楼台先得月,周爸会带着周迅去电影院玩,3岁时,她就开始看电影,毕竟职工子女不要买票。
小小年纪的周迅也喜欢看电影,所以积累下来,她的阅片量极其丰富。
同时,她也喜欢观察生活,吵架的邻居,路边经过的父子俩……
周爸周妈也曾希望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周迅不喜欢,他们也没强迫,更没有要求她学做家务。
这种自由也让周迅一直保有少女的天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机遇也就悄然而来。
1991年,著名谢铁骊导演从一本挂历中发现了她,是的,周迅的出道之作《古墓荒斋》就是谢铁骊导演的。
尽管周迅没有凭借小狐狸娇娜一角获得什么名气,但谢铁骊依旧算是她的伯乐。
18年后,周迅凭借《画皮》中的狐狸精小唯一角拿下最佳女主,从谢铁骊手中拿过奖杯时,她激动落泪,并表示“没有谢导就没有今天的我。”
当然,这是后话。
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周迅,大概是《大明宫词》中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太平公主,其实那时她已经25岁了。
从17岁到25岁,她也不是没经历过低谷,酒吧驻唱还曾被人打落牙齿,但她从未让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什么凄苦的痕迹。
在片场时,她经常像个孩子一样在片场到处跑,戏服是白色的,戏拍完了,她的戏服早黑了。
这小精灵模样,饭姐作为女孩子都要心动了。
李少红自然看出周迅潜力大,于是决定签下她。
合同出来了,一般人都得仔仔细细看吧,周迅可不管,哗哗就签了,一眼没看。
公司想趁着玉女流行时帮她打造下,周迅直接拒绝:“千万不要,我可能能装一两天,可我装不了太长时间,还是让我自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不装、不作,她就是这样带着原始的天真和直觉走入世界,去生活、去工作,或许这也是她一直能保留自身灵性的原因所在。
她也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气,“我觉得能用一种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是一个礼物 。但这并不妨碍我真正变得成熟 。也许我的外表始终如此,但是我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止感受,我像一枚果子一样慢慢熟透。”
这一点,从她的角色和表演中确实可以体现出来。
《如果·爱》中,不择手段往上爬、决绝断情的孙纳,
沉浸在美丽回忆中简单的小雨,
《恋爱中的宝贝》中,周迅塑造了一个染上“假孕”心病的女孩,那歇斯底里、满口胡言,疯疯癫癫让人心惊。
《画皮》里的小唯,情绪激烈时绝望的嘶吼、空洞的眼神,那种深情与绝望,周迅演得令人刻骨铭心。
《如懿传》里,被贴身丫鬟阿箬诬陷时,周迅从震惊、茫然到不知所措,愤怒,嘴唇抽动,始终没有掉出一滴眼泪,堪称表演教科书。
这些年,周迅运用自己的天赋,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类角色中。
后天努力
可是,如果你觉得她只靠天赋就支撑到了如今,那也是大错特错了。
李少红曾评价周迅“是靠演戏和恋爱认识世界的” ,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或者说早期的周迅是这样。
周迅不是科班出身,那时她几乎是一张白纸,只凭外在和直觉,就能吃住镜头。
楚楚动人的青涩女孩、叛逆的少女她都能hold得住。
可若只靠灵气支撑,自有耗尽的一天,她还哪能有后来的荣耀。
周迅也曾认为自己是野蛮生长的,但电影学院院长不这么认为,“你错了,你是学院派的,你从小看那么多电影,那么多演员。”
后来她也觉得自己不是不努力的人,除了小时候看片,她对戏极其认真。
比如演“宝贝”时,她准备了很长时间,却无法和导演的想法一致,当导演说她不对,她就非常紧张,不断和导演交流以进入角色,而真的进入那种状态,一度很难出戏。
还有一次拍曹保平导演的哭戏,周迅哭得很感动,导演说“很好很好“,可第一条没过,因为他要的不是这个。她被导演逼着,一遍遍地演,感觉才出来。
周迅觉得“演员有机会的话都要去感受一下曹保平导演,他把我掐到墙角,开启了另外的那个东西。”
秦海璐曾开玩笑说,自己和周迅如果都要拍八个月的戏,得签一年的合同,她自己是前四个月需要做人物的功课,周迅是后四个月需要疗养自己从人物出来。
周迅也一直在体验生活,毕竟演员是一个长久的职业,固步自封只能是死路一条。
拍《香港有个荷里活》时,导演让她去香港贫民窟的铁皮屋待一段时间。
当生活成为演戏的一部分,自然能演活角色。
“到了一个生命阶段,人会有疲劳期、厌烦期,对一个东西不会永远热忱到百分之一百。”于是疲劳期来了,她两三年不拍戏,到各地寻找自我,还去过纽约看舞台剧、歌舞剧。
她不怕被遗忘、没热度,更不乱拍戏挣快钱。
凭借《如果爱》,周迅拿了很多奖,可想而知,找她拍戏的人有多少。可那些剧本都不是她想要的。
所以她没有趁热打铁,反而推了很多戏,就想要等一个好的角色,后来才有了《李米的猜想》。
这是如今多少演员没办法做到的事,无缝进组捞快钱的有,还有些人没事都要炒作一波,就怕没流量,哪敢随便离开圈子去感受生活。
这或许就是很多戏不接地气的原因所在吧。
周迅也曾迷茫过,随着年龄渐长,她慢慢成熟,少女感自然不如以前,谁也没有办法抗拒自然规律,网上因此有人嘲讽,甚至辱骂她又老又丑。
特别是《如懿传》刚播出时,铺天盖地的“脸僵”、“人胖”、“装嫩”朝她涌来。
周迅自己也一度不能接受自己老去,有段时间她在家里天天哭,好天气也不能让她心情好。
不过,她慢慢说服了自己:“别人总是希望你能停留在一个青春美貌的阶段,尤其是女演员,却忽略衰老是所有人都不可抗拒的事情。”
在后期用实力证明,她演如懿完全够细腻,够生动。
饭姐也才明白,少女如懿不换年轻女演员,是因为或许皮囊易得,但周迅过人的悟性和敏锐,她的表演永远都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深度,导演是想追求角色的完美吧。
后来周迅没有再接少女角色了,她说自己是比较实诚的人,演少女是觉得自己可以回到那个年纪的状态,而不是往上靠,如果演不了就不会拒绝。
这些年她又在尝试突破,比如《第十一回》里的金财铃,素面朝天、穿着洗变形的宽松大T恤、凌乱的烫卷短发……让人怀疑,这是周迅?
如今周迅俨然已经达到了灵气、天赋、经验积累以及自我和解的融合,这是演员最理想的表演状态。
所以圈内无数人夸赞她,或想和她合作。
孙红雷说,希望每一部电影都和她合作。
黄磊说,和周迅合作最默契。
段奕宏、李宇春、彭昱畅、陈学冬等也崇拜周迅。
作者:KH
责编:z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