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市场,从来不缺以“治愈”为主题的作品。
但是,真正能触达人心的,却是少数。
在“打工人”成为网络热梗之后,明星网红们都喜欢拿它来立接地气人设。
可是,只有那些咬牙奔波在地铁公交站、用996加班制拼“福报”的社畜,才真正懂得这个词,在自嘲背后的那些苦涩。
对普通人生存困境的观察和洞悉,对小人物命运波折的体会和悲悯,这才是一部电影引起观众共鸣的关键,也是做到“温暖和治愈”的重要前提。
在电影《温暖的抱抱》里,有三段戏,让我看到了它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洞察力”和“治愈力”。
第一段戏,是“妙手神医”沈腾的“回光返照疗法”。
他在医院的楼顶,开辟了一个充满阳光和植被的小花园,里面收容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人”。
有以为自己是李逵的光头大哥,有时刻在“荒野求生”的战地女记者,还有因为职业病,根本停不下来摆POSE的男模特。
沈腾饰演的医生,对女主说,在他的治疗下,病人的病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恶化”。
这个设定,看似是为了增加夸张的喜剧效果,却有更深层的涵义。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群居动物,害怕“与别人不同”。
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农村,年轻人异地打拼,总会为了顺利融入新环境,小心翼翼地带好面具,磨掉棱角,成为群体中最规规整整的正常人。
沈腾饰演的妙手神医,不仅没用医疗手段强行抹除他们的怪异,反而庇佑着他们的不同,为他们开辟一片乐土。
这份纵容,何其温暖,又何其宝贵。
沈腾医生看似“离奇”的治疗手段,却带给他们最好的治疗效果。
影片末尾,这几位奇奇怪怪的病友,在关键时刻各展神通,帮助男女主接通直播,成功参加比赛。
这也侧面证明了,当“差异”被剪除,同时消失的,还有“差异”带来的才华和魅力。
第二段戏,鲍抱在生日礼物小熊里,意外地看到了父母的信。
男主的性格局限性,来自于他的父母。
原生家庭问题,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社会话题。
网络热度比较高的案例,也多是探讨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最常见的舆论评价,大多是“生孩子不用考试好可怕”这种对父母的抱怨。
然而,《温暖的抱抱》却让我看到了故事的另一个侧面。
鲍抱的父母,对完美的执念甚至比儿子更严重。
但是,他们却从未放弃过改变自己,更不是脸谱化的“失格父母”。
他们是普通人眼中的“怪咖”,却做了所有能做到的事,倾尽全力去爱自己的儿子。
田雨和王智,虽然出场时间不长,但是表演却非常打动人心。
为了带给鲍抱生命,他们想尽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办法。
用《动物世界》的录像带“助兴”,又不惜代价动用前端的医学技术。
为了包出尺寸最适合儿子口型的饺子,用圆规测量饺子皮。
当鲍抱想要拥抱时,妈妈脸上微笑安抚着,却难过地偷偷攥紧双手。
这种执念,让他们做不到进屋陪伴害怕的儿子,却愿意在一个个雷电交加的夜,整晚守在卧室门口。
连接吻都做不到的两人,硬生生为了孩子,决定尝试接受“拥抱”的肢体接触。
这段故事,笑点里藏着泪点,但更多是触动人心的细节。
我们通常习惯于将“原生家庭”问题完全归结于父母,可是,却少有人想到,很多父母既是种下恶果的“因”,也是性格缺陷的“受害者”。
那些在他人眼中“不正常”的家庭,已经是父母一生不断与自己做斗争的战果。
第三段戏,是鲍抱独坐在阳台上,划手机刷新消息,却无人可以联络。
这个镜头,是很多“打工人”的生活缩影。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租来的房间,一个人迷茫地看着城市外面,手机一会解锁一会锁屏,
社交软件不断刷新着消息,却没人联络自己,只能跟Siri聊几句。
静坐着,直到被孤独感侵蚀。
这个场景,让很多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心有戚戚焉。
影片精准地击中了“打工人”的情绪痛点:
网络上总是喧闹,人却越来越孤独;事业蒸蒸日上,却见不到家人朋友。
导演莫不是在我家放了望远镜?
在电影院看完鲍抱的故事,却感到无比释然。
既然人人孤独,那就主动迈出一步,给亲人朋友一点时间,一个拥抱,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彼此温暖,互相治愈。
既然人人奇怪,那就用沈腾的“回光返照疗法”,接纳别人的独特,也包容自己的不同。
作为开年第一部国产喜剧电影,这部改编自韩国电影《计划男》的电影《温暖的抱抱》不仅首日票房近2亿,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狂揽6亿票房,治愈了超过1600万人次的观众。
如此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足以证明,观众对这部电影“治愈力”的肯定。
给高压的都市生活按一个暂停键,偷得浮生半日闲,去电影院给自己一场“温暖的治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