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播出的《我就是演员》,小沈阳应该是看点和热度比较高的一个。
节目中,小沈阳表演的是《隐秘的角落》的片段,因为一个“低级失误”,小沈阳最终获得了零星。
不过,这还不是小沈阳的最“高光时刻”。当主持人问他有什么感想而言的时候,小沈阳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
总结起来就两点:1、决定放弃小品;2、专心拍戏。
期间,小沈阳还回忆了自己最红的时候,那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锻炼演技的机会。现在他非常自责,要好好拍戏,绝不扎戏,要一个角色一个角色认认真真地演。
对很多喜欢小沈阳的网友来说,更感兴趣的可能是他为什么要放弃小品。
对此,小沈阳这样说:小品我放弃了,因为研究不出来好的包袱了,没有特别好的事,不新鲜了。
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从头到尾地让大家笑得开心。
这段话中的重中之重必须是“喜头悲尾”四个字。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的小品到了最后都要煽情,都要落泪,否则就不是好小品。
小沈阳直接表示这样的小品自己不喜欢,因为他想让观众笑得彻彻底底,从头到尾地笑。(就好像《不差钱》一样)
。针对小沈阳的这段心声,不少网友都被激活了共鸣与共情。网友纷纷留言,认为小品就应该让大家笑。而不应该煽情,尤其是过度煽情、刻意煽情。
许多网友也坦言,更喜欢以前的小品。
还有网友例举了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赵本山、宋丹丹等喜剧大师级的表演。他们的小品没有煽情,也没有催泪,就是让人从头笑到尾,笑得酣畅淋漓。
小品不是不能煽情,但煽情不能过度,忌讳刻意煽情。
早期的小品,其实就是纯粹的搞笑。
朱时茂早期的《吃面条》《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等等等等,让观众从头到尾笑不停,也成了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经典佳作。
赵丽蓉老师的作品亦如此,《英雄母亲的一天》《如此包装》等等,也都是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
赵本山的小品更如此了。无论是较早前的《卖拐》系列,还是后来搭档宋丹丹的《昨天今天明天》《不差钱》等等,都是能让人笑到岔气肚子疼的经典之作。
这些小品很多都源于生活,取材于身边事,讲述着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喜乐事儿,所以更让人记忆犹新、铭印于心。
但现在的很多小品,比如《欢乐喜剧人》舞台上的那些小品,刚开始还算好笑,但收尾的时候必须煽情,必须催泪,否则就很难有好的成绩。而一些喜剧演员,也演惯了煽情、催泪的小品,如果小品不催泪、不煽情,他们还真不会演了。
小沈阳用“喜头悲尾”四个字形容出了当下小品的状况,并直言不喜欢这样的小品。对很多小品爱好者而言,这也算是共同之声了吧。
当然,现在也有不煽情但也很搞笑的小品,比如沈腾马丽的春晚小品,基本上每个都有讽刺、批判、教育意义,却很少催泪、煽情。
但像沈腾马丽这样的新生代喜剧笑匠、大咖实在是不多。
小沈阳决定放弃小品,专心演戏,这不仅让人想到之前也曾在《我就是演员》中露过面的脱口秀演员王自健。
在那期节目中,王自健也表示自己将不再涉足脱口秀,也是要一心一意的拍戏、钻研角色。
关键是,王自健的演技是很稳的。
不知道小沈阳的这个决定,是不是受到了王自健的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