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系列通篇围绕着情与义,情义重如山,尤其是生在乱世。
虽然这是电视作品中惯常涉及到的题材,但无论是《巾帼》,还是《义海》,都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将两者融合得天衣无缝。
它以独特的香港视角铺陈出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家国情怀。
它既不似一般的年代戏正义凛然、凝重呆板,欠缺了情感的灵动;更不像如今的偶像剧动辄一见钟情、死去活来,失去了对人性的深度探讨。
虽然它写尽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但是在人性黑暗面里,它也传递着正面的东西给观众。
《义海》绝非最完美的一部剧,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东西。
但是它已经足够好了,有高潮迭起的剧情,有凄美动人的故事,有让人热血沸腾的冲突,又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情怀,所有优秀剧集应该具备的元素,它都囊括其中了。
它岂只仅仅说了“义”,它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累积的各种“正理”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它让老一辈广州人重温了那段动荡的岁月,它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与众不同的民间角度历史剧。
如果说剧情是骨架,演员的表演则是皮肉。
好的作品需要精彩的剧情做支撑,更需要演员的表演赋予灵魂。
所以要感谢《巾帼》的幕后主创为我们呈现了两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要感谢一众演员用细致入微和富有心思的表演带给了我们一场演技的饕餮盛宴。
《义海》里,无论是主角、配角,甚至龙套,每个人都呈现了多元的面貌。
大多数角色都有着转变的过程,甚至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由“小我”向“大我”的升华。
除了邓萃雯和黎耀祥外,其他每个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让全剧锦上添花,精彩绝伦,可谓一干实力派互相飚戏,交相辉映。
于是,才使得原本老套的剧情冲突迭起却不显刻意,情感饱满又不落俗套。
《义海》里的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层次性,这正是全戏极富张力的根源所在。
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章,好的演员必然善于揣摩复杂的情感,在细微之处拿捏精准。
这样富有深意的细节处理剧中很多,而我们若没有用心去体会,就辜负了一众演员的用心。
天空灰暗,爱得到了敬仰。
剧中每个人物都是独特而又立体的,在那个最坏的年代,闪耀着最善良的光辉。
当然一部剧不能只有爱情。
李添胜对于亲情和友情的处理也是十分细腻的。
杨师奶、黄禄一家、还有大车、细车等一干人,他们是一群平凡人。
他们每天只是围着自己的子女妻儿过活。
可一旦打仗了,面对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他们身上所显示出的人性的自私与伟大,却又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动。
被空袭炸死的权嫂,因为不小心踩到一张有日本国旗的旧报纸被日军掌掴到脸肿的黄师奶,因为没有脱帽敬礼被打到入院的排骨。
黄禄急切地希望国家可以打胜仗,可是打开收音机却是不断地播放着日语,奈何自己只是个市井小民,对于国家大事除了听天由命、痛心疾首外,再也无能为力。
房东杨太太从一个市井小人,典型的小算盘包租婆形象变得坦诚和充满温情。
她的那句“不容易啊”背后的意思我们大家都明白,时代大潮中的小人物又能怎样呢?
惠英红姐不愧为金马红,一举一动都有戏,她将当时社会最底层的母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善良的她收留一帮穷鬼,大家也算相互扶持亲如一家了。
但她为维护自己的儿子,也会在日本人打来的时候与众人争抢出境证,会阻止儿子喜欢有心漏病的姑娘,即使那是醒哥的妹妹。
其实这就是人性。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善良而无害的,但一旦牵扯到自己的至亲,甚或利益,就会折射出黑暗的另一面。
就算是抗战时期,人人求的也是自保,仅此而已。
猪笼里的人们都是平凡老百姓的代表,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家人,烦恼没钱买菜,烦恼老公或者儿子没工作,战战兢兢生活在乱世。
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担心,癫狂,高兴,欣慰,她们的感情如同我们对家人,对生活的感情。
他们个个都鲜活,在乱世中求生,可每人在乎的东西又各有不同,总有一个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也似乎成了猪笼里的一份子,跟着他们同哭同笑。
谢雪心饰演的郑朗喜,九姑娘的姑姑,同样延续了《巾帼》里的演员及对立关系,再次与邓萃雯斗得不可开交。
郑郎喜这个女人,是个狠角色,当年兄妹四人打天下,在广州有立足之地。
到底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她临危不惧,可以神情自若地睁着眼说瞎话,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有“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大将风范。
郑朗喜是真能忍,多年来,把自己的儿子少康当侄子。
剧中她一直与九姑娘作对,刚开始让人以为她只是不甘心被九姑娘抢走手中的权力。
但原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少康。
为了少康,她不顾一切,可以绝对地无我,无私奉献一切,所有阻碍儿子前途的,都是敌人,对她郑朗喜来说,都必须置之死地而后快。
她向往权力,把野心写在脸上,她爱她的儿子,可以说,她与人争斗的原因同样是为了帮儿子争到家产,为儿子铺好所有的前路。
悲剧的她每次都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每次都为了儿子交出良心与灵魂,每次都落得惨淡收场。
郑朗喜和少康在上海失败,大凤也死在乱枪之下,郑朗喜为了满足儿子的欲望,竟然厚着脸皮回到广州来向九姑娘再借四分一的家产,要带儿子到南洋去继续做鸦片生意。
九姑娘当然不肯,于是这对母子就跑到郑家去向郑朗军索要。
少康早就被利欲熏心,借醉行凶,拿枪胁迫郑朗军。
最后逼得郑朗军拔枪将他射sha,郑朗喜也因为目睹儿子被sha而疯了。
郑少康绝对该死,但是他之所以有今天,也全拜郑朗喜所赐,是郑朗喜的过度纵容,而让他泥足深陷。
昔日高贵的女人郑朗喜最后落得拖着被哥哥打死的儿子尸体,喃喃自语带他去南洋。
那一幕她喋喋不休的样子,也不过只是一个平常的失去爱子的可怜的老母亲。
郑朗喜,从刚出场时在寿宴上的意气风发,转眼间就变成了风烛残年,让人感慨。
谢雪心无疑也是好戏之人,她的气场在九姑娘面前丝毫不见弱势,才使得画面的张力更强,更扣人心弦。
只可惜一生老谋深算,最后败给了自己最爱的儿子。
郑朗喜和九姑娘一样,都是有能力,有头脑的女性,只不过他们两人选择路的方向不同,最终也落得不同的结局。
郑郎军,说来也够惨的。
一个女儿千方百计讨自己欢心,却是为了毁掉自己的财路。
辛苦养了三十几年的儿子,却不是自己亲生的。
这世上,他郑朗军还能相信谁呢?
剧中由郑朗军这个人物还带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关于“没得选”和“有得选”。
比如当年郑朗军说要搞鸦片烟生意的时候,他二弟跟三妹都害怕会被抓住枪毙,而郑朗军对他们说走这条路是“没得选”的。
比如郑朗军枪sha郑少康后做梦时说的梦话:
对不起,我骗了你们。怎么会没得选呢?看你选不选而已。
当今社会,“没得选”的剧情也经常在上演。
但其实,就像郑朗军的梦话,其实在悲剧、惨剧的出现之前,如果每个人能更理智一些,看开一些,是否真的没得选呢?
郑朗军一生义气,尽管有着奸商的嘴脸却又对民族国家满怀虔诚,却老来被逼做了汉奸,心头郁闷,但是情势所逼,只有无奈接受。
后来,经过郑朗喜和少康一事,郑朗军也彻底悔悟了,他知道自己当初为了一己之私,带着全家去贩卖鸦片,种下祸根,这是一件天大的错事。
到这一刻,他明白了,于是他打算和二弟、九姑娘一起到美国重新开始,并且让丽华到美国之后,去寻觅自己真正的幸福,不要再跟着他这个老头了。
可惜,郑朗军没有去得成美国,因为身体不好,暂时不适宜长途跋涉,就由刘醒送他到广西先躲避起来,准备养好身体再去美国,结果在去广西的途中中了流弹而死。
总而言之,当年《义海》带着一种猛烈的冲击力出现在我面前,那种强烈的震撼感是我始料未及的。
文章的最后,还是情不自禁地回到刘醒和九姑娘这里。
他们的故事,是“站在风浪下对抗黑暗”,是“生要一起生,死要一起死”,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爱无分大小,爱无分亲疏,爱更不单止男女之情。
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爱的人,也很容易找到可以共渡一生的人。
但是我们不容易找到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对酒欢歌话从前,永远对你深信不疑,任何情况下愿意为你赴汤蹈火的人。
倘若没有蒋乔与康宝琦青梅竹马,康宝琦也会爱上别的谁。
倘若刘醒当初娶的不是冬妮,他也总要娶一个谁来过日子。
倘若海棠是一个清白女子,柴九就算娶她做了正室又能如何?
如果柴九和康宝琦没有相遇,如果刘醒和九姑娘没有相遇,那么他们四人也会在他们原先各自的轨道上行走,人生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个路口爱上一些人,在下个路口离开一些人。
然而柴九和康宝琦,刘醒与九姑娘,他们的相遇,却绝非如此。
他们不是不早不晚,也不是在最合适的时间里遇到。
他们如同两个转动的齿轮,哪怕一个早一步,另一个晚一步,但一旦遇到了,便相互契合,便停止转动,然后便是一生一世的牵绊。
他们何其庆幸,可以遇上一个人与之灵魂碰撞,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那么一个人与你共同奏响一曲和弦,因此生命才有了不同。
而世间的绝大部分人,不过是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在一起,又有多少人有这个福分,可以遇上与自己灵魂产生共鸣的人呢。
所以,柴九康宝琦,刘醒九姑娘之间的感情,才显得格外珍贵,遇上了,是他们一生一世的福分。
不管是生死相托的知己,还是相互扶持的灵魂伴侣,这样纯洁的感情,在世间已是少有。
他们经历那么多,桩桩件件都惊心动魄,但他们连一个正式的拥抱都没有给观众,上帝就在云端眨一眨眼,然后施展一下自己的翻云覆雨手,硬生生地给了他们三十年的分离。
他们怕再也看不见彼此,我们也怕。
三十年后,当她已是两鬓银丝的老妪,他也是颤巍巍嗓音的老头。
再相逢,他们再次举起手,俏皮地对行军礼,那一刻,山河失色,我的眼里看到了满满的爱,光芒四射,胜过万千星辉。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尤恐相逢是梦中。
他们终究能在一起,度过最后的岁月。
他能没有遗憾地闭眼,她能不害怕地离开,因为他在天上等着她。
耄耋之年的她躺在摇椅里,手里握着他送的手雷,好像陷入久远的记忆中,又好像历历往事绘成了一卷水墨,浸入生命之河,浓墨化开,溶进五脏六腑......
如果遇到爱的人,值得的人,不要顾虑太多,勇敢爱,好好爱,人生苦短,错失了缘分,抱憾终生。
愿世间有一人,可以让你为之倾尽所有而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