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主演黄轩发文的措辞很有意思,说“一时冲动接下这部电影”,尽管后半句接上欲扬先抑式的“直到真正入戏之后才发现杨华这个角色是我不能承受之重”。
有多沉重?
一场复杂情绪复杂的戏份,黄轩连扇自己十多个耳光,毫不手软。
为了更贴近角色的状态,黄轩主动要找没有窗子的屋子长期蜗居。
对《乌海》的观感很复杂,一方面,夫妻吵架等细节蔓延的一直下坠的窒息感,真实又强烈;
另一方面,不断跌落的重要情节中的主线脉络,又让人觉得,角色日常真实外衣包裹下,创作者略刻意的目的性在微微冒头。
或者说,故事中的角色状态、情绪状态都很感染我,但故事线条反而隐隐让人觉得略有几分植入式的生硬。
一,普通人不断下坠的窒息感。
《乌海》的故事本质,是两个并不大奸大恶的年轻人被卷入漩涡之后逐步失控,核心悲剧点或许是“普通又不普通的不幸”。
当然,普通人不会轻易被卷入高额债务中,普通人不会杀人放火,普通人更不会开车险些将妻子撞下山崖企图骗保。
不普通的是事件,普通的是情绪。
杨子姗饰演的妻子,和昔日老同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黄轩饰演的杨华,能力有限、出身贫寒,长期活在有钱岳父母的供养和歧视里、想干一番大事业不幸被卷入无底洞。
处境窝囊,心情敏感,状态极端。
这个角色最鲜明的两点,一点是不合时宜的“想当一个体面好人”的奢望,另一点则是咆哮的燃烧的愤怒。
先说愤怒,走投无路之下,被骗被逼被敷衍被刺激,一环比一环更愤怒,基色压抑冤屈。
杨华欠下巨额债务,倒不是因为他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挥霍成性,而是创业失败、钱财被骗。
上门逼他还钱的人无所不用其极,而当他成为要债者之时、却总是被敷衍被打发。
同样的因果利益关系,他无论站左站右、不管是欠钱者还是收钱者,都永远处在实质性的弱势地位中。
老同学油滑敷衍,用尽手段,他苦苦要债无果、愤而采取极端手段:一把火烧了对方努力经营的沙漠月亮帐篷。
明明是一个涉嫌杀人放火的角色,但黄轩这版“窝囊罪人”基色依旧有“苦苦奢望守住底线”的可怜。
深陷债务危机,一事无成、一身债务,要债之人逼到自己家楼下,用鲜红的颜料在墙上写着“杨华还钱”,甚至去他的父母家带走了天真懵懂的小外甥。
他要不回自己的钱,反被安排了一个要债的营生。
还不起钱的年轻女孩薇薇,在教唆之下试图“肉”偿。
荒无人烟、孤男寡女,杨华拒绝了这桃色提议。
他甚至有些可怜这个利滚利看不见头的小姑娘,而对于自己都喘不过气来的杨华而言,这点可怜,太要命。
这份善意,对他来说,是根本支付不起的天价奢侈品。
此后妻子看见他手机上别人发送的女孩裸贷信息,他看见妻子和老同学的不清不楚,夫妻矛盾彻底爆发,一炸到底。
后续故事依旧不断下坠,从误会彼此到争执升级,从感情到门第矛盾到孩子归属,一对真心爱人终于变为对方最亲近也最憎恨的噩梦。
二,不适感的双重来源。
《乌海》中杨华遇到一个“因五千块手机而死”的女孩薇薇。
起初这个姑娘只借了五千元,理由是要买手机,虚荣,不买就会被宿舍的人瞧不起。
五千块她还不起、于是越借越多,循环反复之后成了她根本无力偿还的天文数字。
女孩企图“肉偿”,被男主拒绝、却疑似被另一位要债人物占尽便宜;
如此屈辱逢迎之后,无法还钱的女孩私密照片依旧被曝光网络上,愤怒绝望之下,女孩和杨华争执、当街割腕。
杨华将女孩送到医院门口,转头愤而向禽兽队友们说理:你们怎么能干这种事?
得到的消息却是女孩已经死在医院对面的马路上。
这一段让人非常不适。
第一层不适,是薇薇这个角色的强烈失控质感,以及杨华“想维持基本道德基本体面想有起码底线却不能”的惨烈。
这样的不适,某种意义上是影片成功的标志,精准传达出复杂且有浸染力的情绪。
第二层不适,则是故事显得有些“热点植入”。
这层“不适”,或许是手法上尚且不够百分百圆融的体现。
不是植入广告式的植入,而是将热点议题、痛点话题植入剧情中的那种“移植”。
当然,《乌海》的质感比强行cue各路热点话题然后滔滔不绝长篇大论的剧作要自然很多,但依旧有若隐若现的不服帖感。
必要性、充分性、自然感,似乎都略有一丝欠缺。
影片中不同收入家庭的装饰、餐具、食物等细节,都非常真实;在这极其真实不悬浮的背景下,某些角色和剧情的内在“有机性”却未必百分百贴合。
你说女孩这个角色“不真实”吗?也不能这样说,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案例;杨华如此处境确实可能被安排这样的烫手业务,崩溃之后的女孩确实可能想不开。
看起来每一步都是对的,但组装起来不知为何让人觉得“不够原装”。
对比之下,《乌海》似乎比周子阳导演《老兽》的戏剧冲突更强烈、矛盾密度更集中,但相反个人或许更适应那部戏里涂们老师的节奏。
三,几点表达。
聊一聊影片中几点让人印象深刻的表达。
杨华被打被羞辱被欺骗,被女孩惨死的事件刺激,愤怒压抑到极点之后,心知要钱无望,转而走向“大不了同归于尽”式的疯狂报复之路。
一把火,烧了沙漠月亮的帐篷。
一群人急急忙忙慌慌张张救火,而帐篷前的那只表演队伍,依旧纹丝不动吹拉弹唱。
这个场面很有意思,谐谑又嘲讽,具象又抽象。
把悲凉和绝望、仇恨和伤害放在热闹里。
沙丘之上黄轩逐渐疯狂失控的脸,越畅快就越绝望、越失控。
驱车去一片荒滩的“恐龙公园”,恐龙的牙齿都已经一半损毁。
他捡起一块看似破烂的圆形物件,那原来是恐龙的眼睛。
杨华努力想将恐龙之眼复位,可怎么塞都如同破烂般往下掉。
我眼中这个“恐龙之眼坏了”的破旧画面,冲击力堪比“恐龙吞了黄轩”名场面。
他迷失、淹没在自己的恐龙梦想中,终究被吞噬,徒留一二荒凉道具。
《乌海》或许像一大杯苦酒,原料酿造工艺未必尽善尽美,但冲击强烈的辛辣苦涩、直入肺腑。
和各路塑料糖精塑料砒霜不一样,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