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靳东的新剧正在热播,没想到很久没接受采访的他,在日前的一次活动中却出现了翻车的情况。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问靳东近期还有玩摩托车吗,他先是说自己很喜欢骑车,胡歌也会经常找自己骑车,一有时间就会外出骑车。
紧接着,他又摸了摸头补充说道:自己将在开春组织一场“一万公里”的骑行活动,会邀请几个人一起。
这话乍一听似乎没什么不妥,但是仔细看看他说的公里数,无疑是把人吓了一跳。
靳东估计对这“一万公里”根本没什么概念。简单来说,横跨祖国南北的距离才五千公里左右,一万公里已经可以横跨大半个地球了。
靳东要是真有这个环球计划,估计花上一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完成。他即便是有这么多的时间,也不担心外面的安全问题,总得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考虑一下吧?
说白了,靳东或许是真有这个骑行计划,但是“一万公里”的里程明显是夸大其词了。这是靳东缺乏常识,又想要以此获得记者惊叹,导致胡说了个数字而惹的祸。
只是靳东没想到的是,他随口编造的一个数字,却被认真的网友拎了出来仔细研究,最终尴尬的还是靳东本人。
生活常识的缺乏,往小了说只是个人知识面宽窄的问题,往大了说,那就是文化水平的问题了。靳东在这一块的文化知识明显积累不够,却又喜欢侃侃而谈,注定言多必失。
当然,这已经不是靳东第一次因为文化知识的问题而翻车了。
自从因为《伪装者》走红之后,靳东似乎就背上了老干部的人设,从说话到做事都充满了一股子文化人的气息。
只是尴尬的是,因为自身文化积累不够,他常常将一些句子或者词语张冠李戴,在网上闹出不少啼笑皆非的事情。
靳东喜欢在社交平台发布一些名人的词句,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想法,写出来就是一篇文艺十足的随笔。从他发布的动态来看,乍一看很有文化气息,然而仔细一看,却发现很多问题错漏百出。
比如有一回,靳东刚拍完一部电视剧,他在网上写了好几段短文字抒发感受,说自己要和这段经历说再见了,还引用了强调是梵高的名言“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
结果尴尬的是,后来大家发现,梵高根本就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看似文艺的话,实际上只是网络上的无病呻吟,被一些伪文青以讹传讹,最后就变成了“梵高的名句”。
很显然,靳东恐怕只是在网上随便搜索拿来用的,根本就不知道梵高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还有一回,刚好遇到农历上的“霜降”,靳东自然不会错过展示文化水平的机会。
他从网上抄来一段文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结果后来经过网友查证,才发现这句古诗是来自于陆游的《霜月》,原著中的诗句是“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靳东抄来的错误版本,最后一句的“月影新”三个字颠倒了。
更别说之前他转发好友的微博帮忙宣传新剧,把“茅盾”写成了“矛盾”这样的尴尬事了。
靳东翻车也告诉我们:如果肚子里没墨水,请别硬装文化人。
当然了,如果要是经典的名场面,恐怕还得说下当初他和李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那场经典对谈。靳东在现场每说一句话,几乎都是翻车名场面。
活动一开场,靳东先来一句寒暄说“喜欢李健身上的真,起码比中戏的学弟学妹要真”。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看似称赞了李健,实际上把自己母校的师弟师妹贬得一无是处,似乎人人都是伪君子般。
当时李健听到这句话,简直吓了一跳,连忙客套摆手说不是,而靳东却还跟着继续补刀说“没有没有没有这是事实”。
中戏的学弟学妹要是听到靳东这番话,恐怕都不想认回这个师兄了。
眼看不对劲,李健赶紧救场说“中戏和人大的同学都一样,大家都是喜欢戴眼镜,都是很真的人”。
结果这个时候靳东看到自己被称赞了,又顺着杆子往上爬,说“戏剧学院肯定比人大要好的,你们看我的经纪人,人大毕业的,最后还不是成了我的经纪人”。
好家伙,先是把自己母校的学弟学妹贬了一顿,现在为了挽尊,又把人大贬了一顿。靳东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把两个学校都得罪了,还洋洋得意自夸说“你们人大毕业的,最后还得给我做经纪人”。
可以说,靳东在这次对谈中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提完自己的经纪人后,靳东又接连说了很多令人汗颜的话,把李健都吓了一跳。
由此可以看出来,靳东就是生活中那种自诩幽默的人,却不知道常常因为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够,说错话得罪人都不知道。
我们常说言多必失,靳东简直是说一次错一次。
对于他来说,倒不如多看点书,少主动说话秀文化,这样反倒更符合他老干部的人设,也能少闹出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