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著名导演毛卫宁执导,佟丽娅领衔主演,陈昊、刘威、丁嘉丽等主演的革命历史题材轻喜谍战剧《霞光》(原名《高大霞的火红年代》)正在CCTV-8热播,这部剧以1945年到1949年间解放战争时期“特殊解放区”的大连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高大霞和留苏归来的傅家庄等人,为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坚定不移地投身到残酷的对敌斗争中的故事。
乍看之下,《霞光》和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剧并无二致,但其幽默诙谐的轻喜剧叙事方式,以及以小人物见证大历史、从寻常生活的点滴日常着墨展现“特殊解放区”的市井百态,真实再现大连这座英雄城市在近现代革命历史上的光辉过往,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有观众表示这部谍战剧人物非常接地气,处处欢乐,步步惊心,泪点笑点齐全;但也有观众称怎么这样拍谍战剧呢,太不缜密了……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霞光》的导演、编剧和主演,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佟丽娅:
演绎好革命年代人物
就要走进他们中去
记者:高大霞身上充满喜感,和你以往饰演的优雅、温婉、端庄的角色不同,为什么要接这样的角色?
记者:如何演绎好革命年代的人物角色?
佟丽娅:必须了解那段历史,尤其是这些历史人物,要真正地走进他们中去,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他们在那段历史当中的心境,然后真诚地将他们的情绪诠释出来。
记者:作为高大霞这个人物的演绎者,对角色有什么特别的解读?
佟丽娅:剧中的高大霞非常立体,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前抗日放火团成员,她有“老革命”人该有的机警,面对敌人有自己的判断,但在生活中却又时常显出莽撞冲动的一面,甚至偶尔迷糊,是一个读书不多但有自己小智慧的人。她没有大女主的传奇与神勇,也没有固化形象中革命英雄的样子,而是充满着喜感、“彪”气、粗线条以及寻常人物的小缺点,正是这些细碎真实的“不完美”,拼凑出了高大霞的生动与鲜活。
记者:这部剧中,爱情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动篇章,31岁的高大霞“恨嫁”成了其别样的性格侧面,也为剧作的轻喜风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你眼中,高大霞和傅家庄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记者:在观众眼中,你柔美知性,似乎与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高大霞并无相似之处。
佟丽娅:哈哈,其实,高大霞的直率和爽朗与我不谋而合,她胆大心细,不拘小节,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寻找解决的方法,这些和我本人还挺像的,我生活中也是胆大、不拘小节。
记者:和毛卫宁导演是第二次合作了,对于高大霞这个人物,导演对你有什么要求?
佟丽娅:在开拍前,导演就角色和我进行了多次讨论,他要求我丢掉一切“偶像包袱”,以外放的、富有张力的行事坐卧去诠释东北姑娘高大霞一根筋干革命的轴、愣、直、虎,这些都是需要靠表演来塑造的。所以,我从学习大连方言开始,“哈酒(喝酒)”“个样人(讨厌)”“血手(好吃)”“散了吧(算了吧)”……一点点寻找摸索,重塑人物。
编剧郝岩:
以“轻喜剧”方式
真实讲述“特殊解放区”的故事
记者:撰写《霞光》这部剧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选取以大连1945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作为历史背景?
记者:以幽默诙谐的轻喜剧叙事方式展现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剧,如何把握度?有观众称不够缜密。
记者:这部剧是在什么地方拍的?置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郝岩: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环境,突出大连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气息,导演毛卫宁带领团队不吝巨资在横店搭建了一个占地超12000平方米的拍摄场景。剧中,大连的特色食品海麻线包子、油煎焖子、海鲜,传统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标志性地理空间如老青泥洼桥、秋林公司、南山小洋楼、西岗子、苏联楼等,以及带有胶辽官话腔调的“血受”“刺锅子”“挽霞子”“咪咪嘎”等俚语方言,还有街头打扮入时的红男绿女等彼时滨城人的生活场景,都被导演团队逐一进行声画复刻和质感再现。
导演毛卫宁(中)和《霞光》的演员。
导演毛卫宁:
喜剧的外壳包裹着正剧的内核
记者:为什么选佟丽娅饰演高大霞这一角色?
导演:当时接到《霞光》这个剧本,看到高大霞这个角色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演员就是佟丽娅。拍完《平凡的世界》后,我们虽没再合作,但经常见面,我觉得佟丽娅骨子里有股爽朗劲,同时,创作团队也认为她符合这个形象,有东北女人大大咧咧的“虎”劲儿,之前的田润叶则是另一种形象。我觉得佟丽娅做到了,作为一个演员她塑造了两个全然不同的形象。
记者:离开谍战剧10年后,《霞光》又把您重新吸引回谍战剧的“战场”,是什么原因?
记者:电视剧《霞光》与以往谍战剧有何不同?
记者:您对剧的类型有要求吗?接下来会有什么作品?
毛卫宁:对于类型并不挑剔,我只在乎一个原则:“剧本能不能打动我。”目前正在筹备一个根据名著改编的“一百年前的故事”。
文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