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和演技问题无关。
和偏执、无知有关。
#
在网络上很容易见到如下模式化的对话。
网友一:AA演技真的不错。
偏执狂:只是会挑剧本而已,总演适合自己的类型。一头猪也能演好。
#
网友二:BB演技真的很好。
偏执狂:演技?你是在跟我搞笑吗?演啥不是在演自己?不都是一个样?
网友二:这样说的人,推荐你去看看《XXXX》。
偏执狂:看过啊,还是没演技。
反正颠来倒去一句话。
演谁都是演自己。
百试百灵。
这句话套谁身上不合适?
香港影坛目前知名的就这么多人,随你搬出谁来,甚至包括内地影坛。
也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他们是绝对不会去关注、剖析作品和表演的。
也根本看不到表演的精细入微。
甚至连电影都没看过,剧情一知半解,就可以大放厥词。
或者说。
这样的一群人。
是根本没有任何分析认知能力的。
他们只需要区分阵营。
只需要分辨“敌我”。
而作为一个理智类型的人。
需要去绞尽脑汁、不厌其烦地去说服偏执狂?
以前有句流行的话。
如果你去和智障争论,只会被他用丰富的经验将你打败。
其实和偏执狂和钢筋争论也是同理。
你说一他说二,你说东他扯西。
你再是道理十足,却也不敌他用反智碾压。
奈何?
这种情况,有三策可言。
先说下策。
那就是告诉他,电影如何如何,表演如何如何。
但任随你口干舌燥。
这些人只会像头长相奇特的癞蛤蟆。
用满身的疙瘩,跟不时喷溅的粘稠液体来恶心你。
粘你一手,爽快?
这种办法应该很多人都试过。
结局自然就是如上。
心气难平却又无可奈何。
而这群人最喜欢的,就是这样一场场“遭遇战”。
可资其钢筋履历。
#
再说中策。
给他一句话:请证明,洗耳恭听。
可以预设的是:这句话之后,这些人百分百是说不出子丑寅卯的。
还有点底线的,多半不再作声。
而那些没底线的,自然就会继续当复读机。
反正复制粘贴,轻松又愉快。
任你奇招百变,我只一招迎敌。
就像唱着费翔《读你》改编:
复读亿遍也不厌倦,复读的感觉像春天。
复读的时候,快乐的感觉。
~WOO,WOO,WOO~
其实你也拿他没办法。
于是钢筋履历愈厚。
#
建议上策。
无视、删除或者拉黑。
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眼不见为净。
上策就像挥动的苍蝇拍。
对付苍蝇。
要么拍扁,要么赶走。
才是最好的办法。
就像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说的台词:世界清静了。
岂不快哉?
#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古人早知其中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