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疯兔子
影视行业发展至今,喜剧类作品热度持续高涨,抢占了大部分观众的注意力,并形成了一众喜剧厂牌,如辽宁民间艺术团、开心麻花、德云社、笑果文化等。其背后折射的是国内喜剧市场观众群体之庞大,而其中最早将喜剧类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如今正走在变革之路上的东北喜剧。
2002年播出的《刘老根》,以赵本山式幽默开启了二人转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东北乡村喜剧之路,其独特的东北语言和生活风貌收获了大批观众。2006年《乡村爱情》上线,再次引发全民追剧热潮。从区域喜剧文化到大众喜剧文化,东北喜剧的高歌猛进也为国产喜剧类作品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
但文化发展犹如登山,行至巅峰、走入下行、再上坡,东北喜剧文化亦如此。在东北喜剧声量渐小和再次冒头的这几年中,东北喜剧经历了怎样的调试与变化?从剧集到电影,东北喜剧如何在新的内容载体中融合、出彩?
雍禾影业CEO黄嘉楠
关注“乡村振兴”的正能量网络电影《东北新青年》试图解释这个问题。值此电影上线之际,骨朵采访到了电影出品公司雍禾影业CEO、《东北新青年》总制片人黄嘉楠,对谈关于东北喜剧和主旋律作品的融合之路。作为一名党员和网络电影的制片人,黄嘉楠的从业经验会为东北喜剧电影带来怎样的提升?其市场敏感度又会对喜剧电影的内容提供哪些不一样的选择意见?通过采访,黄嘉楠给出了答案。
新东北喜剧电影
优化特色,融会贯通
多家占场,无疑对于老牌东北喜剧构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黄嘉楠觉得,这其实也是市场发展的正常规律。“最早期东北喜剧通过传统平台触达了比较广泛的观众群体,但其实观众对喜剧的需求日益增加,不仅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所以在新媒体渠道不断拓宽的当下,市场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
文艺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东北喜剧是其中有着独特区域文化属性的喜剧类型,“东北喜剧自身的包容性、吸附能力很强,所以在类型多样化的市场大趋势之下,我们的创作也会叠加一些其他的电影类型元素,用各家之所长为东北喜剧助力。”不过,东北喜剧最大的优势还是它多年来积累的观众缘,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创作者需要不断努力优化、提升东北喜剧的特色。
《东北新青年》
传递新时代主流价值观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当下青年的需求更多集中在了“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上,而这方面的差异,也被搬到了故事之中,主角冯飞和妹妹冯璐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角色。
“在哥哥冯飞身上可以看到比较重的家长气息。”冯飞为了供养妹妹,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很早便开始打工。也因此,在冯飞的身上还可以看到一些保守的观念,比如说在大城市的大公司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妹妹冯璐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新的知识女青年。”除了追求自我实现和找寻自我价值之外,冯璐还是一个特别有主见、很坚定的人。
现实主义作品
雍禾影业的未来方向
2013年从春秋时代(《战狼》出品公司)辞职,投身互联网电影担任制片人,黄嘉楠算是第一代网络电影制片人。当时网络电影还没有它的专有名字,处在统称“微电影”的时代。据黄嘉楠回忆,他当时之所以会选择投身网络电影行业,是因为院线电影圈层固化,几乎没有新人的容身之处,而互联网赛道的出现刚好给了年轻人大展拳脚的机会。
2020年底,黄嘉楠以联合创始人、CEO兼总制片人的身份与张斌共同创立了雍禾影业,成功募集了影视投资基金,公司业务聚焦网络电影、网络剧等网生内容的创作、制作和投资。电影《东北新青年》正是雍禾影业主投主控的第一个喜剧项目。
影片的主创团队包括本山传媒唐铁军导演及导演、编剧秦教授,都是与黄嘉楠相熟的合作伙伴,当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思考。比如当下市场上的喜剧作品大多风格偏“闹”,缺少一些沉淀和深度的思考。在黄嘉楠看来,生活流的喜剧作品也有可以提高作品深度,找到让作品更立体、丰富的内容方向。抛开娱乐向的内容属性之外,喜剧作品也需要呈现出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