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演的阿勇是最早出场的主人公,他习过武,却因身材矮小,几招功夫并无实质作用。但这不妨碍他爱吹牛、爱展示功夫。是什么让阿勇成为儿子心中救人于水火的“墨卫侠”呢?我想可以借用金庸的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电影中,普通人成为“志愿者”,背后原因不尽相同,甚至还藏着一些“小”。我觉得这正是电影难能可贵之处,不伟大、不完美的普通人,最终曲曲折折也在奉献,他们都是危城中的侠客。
几个故事中演员的表演都演技在线。黄渤与贾玲身上的“普通人”特质被充分发挥,两个角色都不好看、不富有,做志愿者做得还有点儿窝囊。如此,我们便更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相较而言,武哥这个人物形象更接地气,她焦黄的“羊毛卷”头发、电动车挡风板上的胶带以及一件颜色暧昧还起球的毛衣,都让我哑然失笑。我理解武哥对叶老师的好感,也理解她为何在鹦鹉洲大桥上扔掉口红。或许因为导演薛晓路也是女性,她更能演绎这些微妙心理。导演很会利用小道具——口红是武哥与小护士友情的肇始,也象征她女性意识的觉醒,更是她完结一段绮梦的决心。最后,当她得知叶老师去世时,让女儿拿出口红涂抹好、笑着笑着便落下眼泪的镜头,让人很心疼。我也觉得,精致又低迷的叶老师,在人生最后的路途中有“热乎乎”的武哥相伴一段,何尝不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