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题材上,这几位导演也给喜爱他们的影迷们奉上了一道丰盛的大餐。《地久天长》是关于剧情家庭、时代画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偏向悬疑犯罪、现实主义;《八佰》是抗战题材,内容磅礴;《疯狂的外星人》则是一部科幻喜剧,荒诞而无厘头。如此多样的类型一扫以往人们印象中对于中国第六代导演“小众”、“文艺”、“地下电影”的固有刻板的印象。
商业元素的出现,选择演员风格的转变,这些是不是说明第六代导演们开始“想明白”了,需要借助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帮助自己的影片更加融入市场?
似乎提起第六代导演和商业化这一话题,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些第六代导演是何时开始从“地下”走上“地面”的?又是基于何种原因“放弃”一些“坚守”,开始接受商业化的运作方式的?第六代导演们相较前辈们在作品的商业化运作的方式上有哪些不同?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这种现象?
《十七岁的单车》剧照
《心花路放》剧照
通过梳理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第六代导演中的骨干力量,均在不同时期选择拥抱商业化。其中有成功者,也有不断尝试寻求平衡者。
他们的“电影”商业版图:办影业、签导演和“推介”电影文化
第六代导演拥抱商业化还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电影公司,而他们的商业化之路往往就是从自己电影公司出发的。
《地久天长》剧照
随着平遥国际电影展一届届的如期而至,贾樟柯在不断追求电影艺术的背后,已尽显“晋商”本色。
在这样强大的导演阵容面前,我们看到如《江湖儿女》《疯狂的外星人》《一秒钟》《我不是药神》《后来的我们》等近年热门电影背后均有欢喜传媒的身影。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通过对比发现,这几部影片都是口碑佳作,普遍认为,新生代演员、“流量小生”在这些作品中的表现都得到了不少正面评价。也正因为得益于这些“流量明星”、当红新生代演员的市场号召力,这些影片在市场上也获得了不同程度回报。
无论是选择与以往风格、调性不同的演员,还是尝试更为年轻化的宣发方式,或者放下身段进行各种宣发的配合,等等这些无外乎是这些导演们在影片故事之外,希望追求一种艺术品质和市场商业化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