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执导过不少高分影片的滨口龙介,带着他的新作《驾驶我的车》拿下了第79届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同时这部影片还进入了嘎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的提名,而滨口龙介也获得了最佳编剧。
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奖项也被这部《驾驶我的车》一一揽获,但其中最具分量的自然就是最佳外语片奖。但在这部影片中,能够明显地看出滨口龙介突破自我的尝试,利用了太多前期作品中没有用过的形式,但即便如此冒险,《驾驶我的车》也拿到了豆瓣8.0的评分,显然滨口龙介的尝试依然是成功的。
而音的思想又恰巧是符合东方式家庭中的女主人,她的性格本就不那么强势,也不愿意做主动发声的那一个,而这也是导致两人无法交流的重要原因。
失去女儿使得两人之间产生隔阂,最好的解决方式应该是推心置腹地将自己的痛苦和难过向对方倾诉,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内心,但家福和音之间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给对方倾诉的机会。尤其是家福的逃避,更是间接地酿成了最终的结果。
从家庭的角度出发,《驾驶我的车》更加直白地表达了作品的重点,而利用这种冲突性极强的剧情,则是为了更加深刻的体现交流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面对着像家福与音一样的问题。
相同症结的人完成双向救赎
真正能够改变家福的人,必然是与他有过相同的经历,甚至他们都有着习惯性逃避的症结,才能在缺乏交流的前提下,也能够走入对方的内心。而这个出现在家福身边的人,就是话剧院为他找来的司机渡利。
两人都是沉默的,但是却在一些简单的话语中慢慢建立起了联系。从社会身份的层面上来看,家福与渡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话剧导演兼主演,事业上顺风顺水,一个则是普通司机,这份工作也是她养家糊口的全部。
影片中两个经历相似且同样有遗憾的人,以一种最寻常的方式产生联系,但实际上最终的结果却是完成了两人的双向救赎,一个拥抱便是他们对过去的释怀,也是对自我的原谅。
实验性意味浓烈,内核值得细品
《驾驶我的车》没有给观众太多的留白,反倒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台词的方式输送给了观众,因此影片的实验性意味相当浓烈,尤其是话剧《万尼亚舅舅》,更是使得整体的风格有明显的村上春树和契科夫的对冲与融合,但这种混搭本质上依然是对故事内核的反应。
村上春树的故事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但是《万尼亚舅舅》却更像这部影片的内核,截然不同,但也并非无法拼凑和融合。这场话剧让各个国家的人聚集在一起,利用他们的母语来完成一场话剧,对于舞台上的任何一位演员来说都完全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却需要精准的表达出人物的感受。
这种形式上带给人的割裂感却并不妨碍舞台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这也直接映射了影片中的所有人物,比如手语的加入,让我们看到了没有语言交流,但是却会通过手语与丈夫对话的尹秀一家,他们没有语言,但是依然获得了幸福。
滨口龙介并没有拘泥于用一种方式来完成影片的创作,而是在尽可能地尝试更多新鲜的形式。不过影片最终都能够回归到主题,这也是因为在拍摄过程中会加入各种各样的细节来与影片内核相呼应,几乎每一处情节都是在为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服务。
《驾驶我的车》是一部内核值得细品的影片,无论是话剧的排练过程中家福与各个国家的人之间交流,或是他们从排练到真正登上舞台完成一场完美表演的过程,都是在反映影片所要表述的交流和表达自我的重要性。哪怕这部影片前后剧情给人明显的差异感,仿佛是在看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却并不影响滨口龙介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而影片中的人物以及这部影片本身,实际上都是在实现交流的可能性,家福与音之间的遗憾因为有了渡利的出现得以弥补,而《驾驶我的车》这部影片又像是观众与滨口龙介之间得以交流的媒介,他也同样是在用影片表达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