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2021-02-09 16:28
“我的妈妈李水花,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李水花,是《山海情》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角色。
剧中,水花的力量,像生生不息的藤蔓,柔软而坚韧,即使命运是刺骨寒冷的冰墙,也依然坚定地向上攀爬、肆意生长。
饰演李水花的演员热依扎,大家都不陌生。某种程度上,她和水花有点像,她不羁、坚韧,是个外表柔弱但个性十足的女演员。近日,演员热依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在采访中,她向记者分享了对李水花这一角色的理解,也谈到了对女性职场困境的一些看法。
戈壁滩上的花
在《山海情》中,水花是苦命的。水花虽与得福青梅竹马,但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西北农村,她还是逃不过包办婚姻的命运,父亲为了两头牲口和一口水窖的彩礼就将她嫁了。
婚后不久,水花丈夫因意外残疾,水花的生活像是被一层层黄沙席卷着,它们翻滚着拥挤着咆哮着撕咬着,如千军万马滚滚而来。
可是,虽被命运的黄沙包裹,水花依然柔软而坚韧。虽条件困苦,生活的刺也永远扎在路上,水花依然坚定地往前走,用她的坚韧、担当、和力量带领家人一步步摆脱贫困,在粗砺的戈壁滩上开出了花。
剧中,有这么一幕,水花拖着残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奔走在黄沙漫天的戈壁上,7天7夜,400公里,这是她带领全家奔赴新生活的距离,也是她的坚韧扎根于土地的深度。
有网友这么评价这一幕“有悲天悯人的苍凉,又有人定胜天的决绝”,这样一位女性、妻子、母亲,赚足了观众眼泪。
热依扎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水花,“她是一个坚韧乐观的人,在那样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她用自己的意志打破这样的局面,希望给自己和女儿创造更好的人生价值,我觉得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
“要相信这个人物”
前不久,电视剧《装台》大量使用方言,这次的《山海情》全剧以方言的形式呈现,虽有普通话版本,但观众们似乎对方言版的关注度更高。方言的使用不仅给影视作品增添了地方特色,也增加了作品的落地感。这样一来,语言就成为了演员们不得不攻克的一大难关。
采访中,热依扎曾多次提到语言的重要性,因为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行动和表演,如果能说好方言的话,就能更好地融入角色,也能让人更加信服于这个角色。因此在拍摄《山海情》时,她会死抠每一句话的音调和节奏,力求说的准确。 热依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与水花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甚至连讲话方式截然不同,因此与水花这个角色之间有着不可避免的距离感。但是,热依扎很快找到了融入角色的方法,热依扎告诉记者,“要相信这个人物”。
生活永远是艺术的源泉,《山海情》就是个扎根现实的脱贫攻坚题材,那样的人和事是真实存在过的,因此在拍摄前,热依扎会上网查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了解当地的情况、当地人的说话方式。她也会搜索从小到大生活中见过的人,回忆哪些人的说话方式、行为方式更贴近水花。就这样,热依扎一步步地摸索、试探、表演,最终把水花演活了。
拒绝标签化
过去这些年,无论是《甄嬛传》的叶澜依还是《长安十二时辰》的檀棋,热依扎饰演的角色带给人的感觉似乎都很有个性、很坚韧。于热依扎而言,她拒绝角色标签化。热依扎向记者坦言,人是多面体,剧中的角色也是,宁贵人也好,水花也好,她们有各不相同的命运,也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人物不是单单几个词语就能定性的。
而谈及日后想尝试的角色时,热依扎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内心也更加成熟,因此不会想着如何用角色体现自己,“如果一个剧本,不管是什么角色,它来找到你,你能诠释好,我觉得这就是演员的一个能力。” 《山海情》以脱贫攻坚为题材,对于这一主题,热依扎向记者道出了她的理解。热依扎表示,她是80后,在饰演水花之前其实对脱贫攻坚没有深入的了解。在诠释水花一角后,她对这一概念才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太不容易,不管是当地的人,还是从福建来的专家,这些人千山万水、不辞辛苦地帮助自己的同胞,他们都太伟大了。我理解了当时人的不易、感受到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这个意义是非凡的”,热依扎说。
时代在变好
热依扎曾在《山海情》看片会现场感谢剧组给了哺乳期女性机会,采访中,热依扎告诉记者,当女性有了妈妈这个新身份以后,她们的责任感是非常强的,这些妈妈们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因此,如果得到工作机会,她们会做的会更好,因为她们有一份责任在背后。
正如剧中的水花对从福建来的科研人员说,“我就想着我女儿,将来一定要像你一样,好好念书,好好恋爱,随着她自己的心意,自由自在的。”
如今,很多女性怀孕后会面临职场困境,谈及此事,热依扎认为,社会应该体谅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不需要很大的优待,但需要相应的尊重。《山海情》剧组就做到了这一点,“不管是工作人员和导演,他们都很尊重我。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我需要说出来,说出来以后,这其实就是一种对于社会的回馈。”
时代一直在变好,“我觉得我们女性需要良性互助、互相关爱,然后这就会变成一个社会的良性循环,以后奇怪的声音或者其他的声音可能就会越来越少”,热依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