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与观众见面了。该剧一播出,便引起了巨大轰动。而参演该剧的一众演员,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其中,在剧中扮演祁家老大瑞宣的郑邦玉,也因为其深刻大气的表演,帅气的外型,温文儒雅的气质,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直到现在,我的耳边仍然回荡着祁瑞宣那句掷地有声的台词:
咱们干嘛总想靠着谁呢?咱们就不能挺起自己的脊梁骨吗?
可是,在该剧之后,因扮演祁瑞宣而走红的郑邦玉,却并没有频繁地出现在银屏之上,而是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线。因此,有众多影迷和剧迷在问,这么多年,扮演祁瑞宣的郑邦玉去了哪里呢?为何没有趁着走红,多在一些影视剧中出演角色呢?
其实这些年,郑邦玉一直并未远离戏剧,他只是未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幕前,而是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部队戏剧事业的发展中而已。
这源自于郑邦玉小时候的一个梦想。
1945年9月,郑邦玉出生于天津。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对他的希望是——长大之后成为一名天文学家,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做出贡献。
可是在小小的郑邦玉心中,却有着自己的心愿,那就是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英勇神武的解放军战士。
这个心愿和梦想,在1960年的一天,得到了实现。
那时,郑邦玉刚刚从天津市第一中学初中毕业。某一天,老师将包括郑邦玉在内的一帮学生叫到学生会,然后给每人一张报纸,让朗读其中的一段,随后又让大伙做了一套广播体操。最初郑邦玉并不知道老师为何要做这样的安排?直到后来他才得知,原来这是为新成立的解放军艺术学院选拔好苗子。
郑邦玉得知这个消息后,简直高兴极了。刚放学回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对父母说起了这事儿。最初,父母并不太同意自家的孩子从事文艺工作,可是当听说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招生时,他们心中的疑虑也就完全解除了。
就这样,口齿伶俐、行动敏捷、颇具天赋的郑邦玉幸运地成为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一名学员。1960年8月26日,当他到军艺报到时,他的年纪,还不满15岁。
在军艺,郑邦玉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群英荟萃。似乎全国最优秀的文艺人才,全都汇聚到了这里。在自己的同学中,能人实在太多了。这就使得郑邦玉很快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天赋和聪明劲儿,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靠勤学苦练,练就一身真本事,方能做到成竹在胸。
4年的军艺学习生活,使郑邦玉从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和演员,在毕业演出剧目《霓虹灯下的哨兵》中,他被分配到的角色,是只有一句台词的资本家。可是哪怕只有一句台词,郑邦玉也是卯足了劲儿,将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而且也正是因为这句台词,使坐在台下观看演出的原总政话剧团的领导,一下就看到了这个小伙身上的可造之处,当场决定,将他招进总政话剧团成为演员。那一年,郑邦玉只有19岁。
进入总政之后,郑邦玉更加刻苦勤奋,虚心向一些老艺术家进行求教,使得自己的演技更加成熟。这期间,他陆续在许多话剧中担当主角,如《万水千山》中的赵志方,《蓝天飘来一朵白云》中的雷达,《原子与爱情》中的何梓源等,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印象,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掌声。
《四世同堂》并不是郑邦玉出演的第一部影视剧。早在1977年,他就在电影《万水千山》中成功出演了赵志方一角,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但他真正走红,还是在1985年,他在85版电视剧《四世同堂》中扮演了祁瑞宣这个为了家族的安稳而选择忍辱负重的祁家大少爷之后。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曾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并且与剧中其他演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据说在剧中扮演小妞子的小演员拉了裤子,他二话不说直接就接住了孩子的粑粑,就跟生活中的父亲一模一样。我想,也正是因为他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忠于生活”的准则,所以他的表演是那么真实可信,令观众没有距离感。
凭借《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走红之后,郑邦玉又陆续在电视剧《古城里的故事》、《九马遗踪》中分别扮演了侦查科长和贺明两个角色,又在电影《侠女十三妹》、《柳菲的遗书》等中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正当众多片约纷至沓来的时候,他却拒绝了许多剧组的邀约,放弃了更多名利双收的机会,而是选择息影,从公众的视线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郑邦玉的心中,他更愿意在部队的话剧舞台上,拿出更多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来。
在他看来,这是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最大的责任。
时间进入90年代,郑邦玉已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并担当了总政话剧团团长职务,主抓了众多优秀剧目,如《中国,1949》、《天边有一簇圣火》、《冰山情》、《鱼水情》、《李大钊》等话剧,而且每一部都获得全国性大奖,使得总政话剧团的演出,迎来了创作高峰。在当时话剧事业并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郑邦玉被调入到了自己母校解放军艺术学院,担任军艺副院长一职。
当他再次走进军艺,不禁感慨万千。1960年,他第一次走进军艺时,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而此时他再走进军艺,却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凤鸟归巢”,也叫叶落归根。这之后,上级曾想调他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做厂长,而且还间接找他谈了话。但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留在军艺。因为在他心中,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这是一件他想了很久的事情,那就是将部队戏剧的发展史做一个系统的记录。他认为部队的话剧事业,应该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历史记载。因为在全军的发展建设史上,部队戏剧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战火硝烟的年代,红旗插到哪里,戏剧就演到哪里,战士们在哪里,戏剧的影响力就渗透到哪里。可是一直以来,却没有一本书,对部队戏剧进行系统的梳理。
可是要编撰这样的一部书,谈何容易呢?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散落在各处的那些文献,想要收集起来,工程浩大而艰难。可是郑邦玉却在离休前的那几年,每日甘守在书桌旁,潜心研究,挖掘整理。从1927年南昌起义后,部队进军广州途中演出的第一个戏开始,一直到1999年全军第七届文艺会演,凡史料中有记载的,和建国以来演出过的剧目,尽列其中。这部50多万字的《解放军戏剧史》,历经4年,几经删改,终于于2004年3月正式出版。郑邦玉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这一年,他59岁。
《解放军戏剧史》这部书,是郑邦玉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最满意的答卷,好过自己在镜头前所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
如今,郑邦玉74岁,从他的近照看,这位昔日银屏上的大帅哥,仍然是那么温和儒雅,精神矍铄。这位老人,虽然在影视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太多,可他在《四世同堂》中扮演的祁瑞宣,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
却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郑邦玉呢?是否还记得他在《四世同堂》中所扮演的瑞宣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吧。
打开记忆,重温经典。喜欢老电影的朋友们,还可以订阅我们的“老电影珍贵图片资料库”这个专栏哦。专栏中汇集了众多老电影和电影明星的珍贵资料,欢迎大家的订阅和转发哦。
我是雅清,再次感谢所有朋友的关注。咱们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比抄袭更加可悲的,是连抄都抄不到精髓!!
亲们点击“了解更多”,会有彩蛋和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