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里的导演,在群众面前, 他跟你讲“艺术” 。尤其是他跟你讲起艺术和作品时候,高高在上。他觉得它读了那么多的艺术和表演,文学造诣不能跟普通群众一个水准, 所以非要拽出“ 登峰造极的青春,随之 辗转 碾压” 这种调调。
而赵薇借王智的口说“ 我觉得这词特别傻”。还借一个“最底层” 正经学都没上几天的“小混混”之口冲着这“导演” 指出问题 : 你底子还是不错的, 但你就是不说人话, 没脑子。
尤其是贺开朗坐在楼梯对导演说的那句: 只有语言生动真实,观众才可信。
尤为可贵的是,赵薇不止停留在批判这种现象的浅薄角度, 还进一步挖掘了这种现象会发生,其背后的逻辑原因, 也就是这类导演们会不停制造“垃圾” 两个原因: 1、 资本方给导演一大笔钱。 这是利益诱惑。 2、 这类导演觉得“ 观众什么都不知道”。
赵薇借贺开朗演的这个底层之口针对这种逻辑深刻地反驳了: 1、 观众什么都知道 , 他们只是有可能说不出来 2、我绝不会为了钱出卖自己的作品 , 而你——导演 会。
《剧场》 短短的二十分钟, 真是经典, 能让人反复看十来遍。 寓意深刻, 表达手法新颖,黑色幽默,灯光剪影, 每一个画面都可圈可点,每一个表现都接近完美。 剧情设计三个人, 绝没有多余, 从演员,资本,导演,这条线的冲突,到演员,小混混 导演的冲突,再到导演和小混混之间的巨大冲突。 从故事上讲, 又简单又复杂,四个演员,三个主演和助演。 全部演技在线,堪称完美。
王智那 “登峰造极的青春”,贺开朗测幕条的那个情绪, 厕所里洗手摸油头,孙阳第一幕在老板面前的从自信满满地敞开着外套到一个随手的动作关上外套双手内合表达出的不自信。 还有厕所里扯着嗓子喊“我就是个婊子”。
每一幕都很经典。从故事里跳脱出来,看导演的拍摄手法,表达手法, 不得不赞叹赵薇在这个剧上用了很大很大的心思。
赵薇在剧场里用严肃的态度,硬朗的,直接的表达讽刺, 王智的喜剧色彩是辅助, 严肃基调是主风格,基调是悲情。
《三替公司》也是一样, 赵薇其实依然是有所表达的。
猛一看是个大杂烩, 没有《剧场》那么直白尖锐了, 节奏冲突不像《剧场》那么明显直接扑面而来, 随之变成了辣目洋子温润夸张的更多喜剧式的“委婉”讽刺。 似乎不那么刻意地表达了,这个奖项是为了给一个不怎么地的十八流的人颁发个安慰奖而调动了半个娱乐圈的重量级人,甚至直接把四大导演拉进了台词。
与《剧场》不同的是, 辣目把喜剧演成了绝对的喜剧, 带着小品的底色导致讽刺和表达在喜剧方式下被弱化了, 观众一笑就不想思考了。 辣目的一整出行为没有让人能像对孙阳和贺开朗那样愿意去思考。 没有人问,怎么得辣目就可以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没有人过问辣目搞这么一出大戏,多荒诞不经。
《三替公司》 把问题抖出来了, 但嘎然而止, 不再像贺开朗那样点名指出问题,点名批评,指着鼻子骂了。赵薇用辣目的方式,轻轻松松的嘻嘻哈哈中在作品中说“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那就继续演下去, 你们把我已经架在这个里面了”。然后最后那首非常欢快的气氛里“ 没有理想的不伤心”。
给人一种“ 我看穿一切,知道一切, 我不会在像上次那样尖锐地指出, 毫不留情的批判, 我还能嘻嘻哈哈的看着, 演下去, 但我是个有理想的人, 在内心, 而且依然有热血”。
其实作品是导演的心血凝集, 怎么拍 , 一定都是有导演的情感价值表达的。
从《剧场》到《三替公司》, 作品的风格有变, 其实赵薇的艺术表达并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