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在观后感系列中的题目是《王牌部队观后感系列第27-28集(婚宴部分)》。发这篇前需要重申一些点。首先,我是帅哥路人,不是粉丝,为支持他看的剧,所以对这个剧来说,我是个路人观众。其次,这是观后感不是剧评,有分析有感受,立足点为作为普通观众说一点想法。再次,我看剧看的是人、事,感受人事中的情和理,所以我对角色的观察评价首先建立在TA们是人的基础上,其次才是军人,而不是对军营价值观的宣传。所以我的文章里不会出现太多部队宣传角度的东西,而更多中性的,普通人都会有的情感体验。如果跟有些读者心目中的部队和军人不符,那太正常了。)
#王牌部队肖战#
#肖战顾一野#
#肖战王牌部队#
#王牌部队征文#
红箭演习之后,顾一野手捧野菊花在车站等到阿秀和小飞,简单而郑重的婚礼之后,走进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婚姻家庭。
作为一个母亲很早故去,与极其冷静理性的父亲在一种极少见的默契中长大的男孩,顾一野在亲密关系中非常坎坷。在经过热情灵动内心敏感一直仰望他的初恋女友江南征,在温暖有爱为他牺牲却也让他背上无尽愧疚的班长张飞之后,又经过六年的思考与成长,终于来到了朴实坚韧的张飞遗孀阿秀这一站。而这是是他走进人生新阶段,打开新领域的重要一站。
从剧情来看,顾一野这些年间与阿秀相处时间并不多,每年探亲的短暂见面和书信往来应该就是全部的相处,这造成了阿秀真的走到他面前面对与他缔结新关系时的紧张慌乱和不配感。而顾一野从手捧她喜欢的野花固执等待的忐忑,见面当晚开诚布公打消她的疑虑的真诚,以及婚礼上郑重承诺相守一生的温暖行为中,看得出来,他对阿秀从远隔千里偶尔见面到从今往后共同生活之间的变化,也不是一下子就适应了。
何况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八岁大的男孩,以及男孩的父亲张飞这个连接他们过去的痛苦,也是缔结他们未来生活的人。不过编剧非常温情,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上配备了一个干爹,在解决张飞的问题上安排了一列火车。
干爹尽心尽力,替顾一野背书背到把自己背成了主角(也是没话说,虽说顾飞的继父子情可以发展成一个看点,可是这种刻意压低父子情起点以拓展发展空间、增加可看性的做法在本剧中真的没必要,还不符合常理——阿秀对顾一野充满感激,都说是“报恩”了,这样的态度对自己一手带大并没有其他父性模仿对象的小飞却没半点影响,小飞的性格也与单身母亲带大的男孩性格不符)。
而坐在侧三轮上,面对迎面驶来的火车,想起多年前他们轰轰烈烈踏上边疆战场并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亲人,虽说情感不同,但在面对中重温,在回忆中跨越,在怀念中释然的心情是一样的。顾一野和阿秀,因张飞的存在相识,因张飞的逝去结缘,因小飞的存在携手,过去由张飞开始,此刻因小飞延伸。未来的路,在绕不开张飞父子的同时,却也是在走他们自己的路。
如今,这条路终于自他们脚下开始,此刻那些充满悲喜的回忆,映照在阳光下的国旗的鲜艳,响彻撕心裂肺的呼喊的过去,都已经成为背景,成为此刻脚下的起跑线。但如何一同站到这条起跑线前面向同一个方向奔跑,而不是没有方向乱跑,顾一野还是花了心血的,于是又了与阿秀在新房的谈话。
这次谈话从顾衡的态度说起,到顾一野的父子沟通方式与成长经历,到将来与小飞父子的关系处理,再到坦诚与江南征的恋爱经历和自己的内心定位与追求,到感谢阿秀和小飞给自己一个真正的家,这算是顾一野敞开了整颗心,打消阿秀的疑虑,郑重承诺未来,展示自己对新生活的建设决心的表现。
顾一野确实够坦诚,过去未来,原生家庭,沟通模式,情感经历,成长反思,改变决心,未来目标,方方面面都有了,来自父亲的鼓励和祝福也更让他信心百倍,很好地给了阿秀信心和勇气。
但在坦诚自己与江南征分开原因的时候,依然还是打了个时间差,把分手原因与阿秀母子撇清(说自己总是着迷于远处,以为江也是这样只管往前走,所以后来分开了。后来自己不再要求自己做坚强的人,不再执着于远处,再到后来,秀飞就出现了)。这是对阿秀善意的隐瞒与保护,表面上和实际上都是如此。因为再怎么从个性、经历和理念、目标等深层原因上分析顾一野和江南征存在的分歧,论证他俩走不到头,也不能否认他跟江南征分开的直接和唯一原因就是阿秀母子的存在,和顾一野心中对张飞的愧疚亏欠和想要弥补的心。
他说的感谢秀飞给了他一个家,这是从成长和展望未来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发展方向。实际上,阿秀的同意跟他在一起才是让他得以延续那个他孤身一人的战场,让他把跟自己的这场仗打完,使他从无尽的对张飞的愧疚和亏欠中救赎自己的关键,建设一个家还是比较靠后的目标。不过在阿秀面前,表达更多的善意和温情,打消她的不安和疑虑,让她不要抱着报恩的想法跟自己生活在一起,长远来看自然也是属于顾衡所说“建设自己的家”的真正男人的能力展现。
做出一个决定,促成一件事情的动机往往不止一个,无论是哪一种,对顾一野来说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依然是自我救赎,只有救赎了自己,才有了后来的思考,从而弄清楚这个决定对自己的意义所在,找到自己的目标。
所以依然还是我在《人生没有完美,就像海燕终究离开了大海》一文中说过的,假设江南征没有全身而还,而是在战场上落了个缺胳膊少腿半身不遂,又失去了舔狗高粱,那对张飞依然存在亏欠愧疚的顾一野是否还会坚持跟她分手跟阿秀在一起?只要这一条就足够打破眼前的温情脉脉和善意描述,不是吗?
OK,本观众说这些不是为了跟剧情杠,也不是不看好顾秀,而是觉得此处顾一野在描述里打这个时间差来打消阿秀的疑虑,真没有必要。不是必须事事都摊开在彼此面前,在摊开的同时还一定要避开敏感地带的。不谈就好,加工不必,不亏心不刻意,自然而然最好。
这种加工事实,意图让观众忽略一些关键情节信息以促进剧情和人物关系发展的纯台词编撰剧情法,在过去一些电视剧里也有见过,但很少会这么明显。虽然配上温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多少能够让观众识相地接受角色给出的解释,但这个剧里在这个特别的分手原因下,如此改写对事实的解释的做法肯定会引起观众的注意,造成悖论,真没必要。
婚礼上,顾一野当着众多战友的面,对阿秀和小飞郑重承诺要照顾他们让他们快乐幸福。这是把两人私下的承诺公之于众,再次表达决心。小飞的不配合和干爹的解释与背书虽然增加了戏剧冲突性,但依然让本观众感觉不符合逻辑和没必要的冲突带来的突兀。特别是此处竟然插入的是高粱的内心独白,就更是怪异。
另一处怪异就是既然小飞是张飞的后代,而顾一野跟阿秀母子在一起就是为了弥补张飞的牺牲,那么是谁要求小飞改姓顾?姓张不是理所应当吗?这个情节又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写的吗?小飞不同意,后来又解释说“张字好写顾字难写”,虽然是个孩子所说,但依然很尬。这是往回找补吗?还是用无忌童言在好笑中抹平之前的怪异感?(唉,我真不是杠精啊……)
当然矛盾冲突过后,编导又花了许多力气来抚平,比如江南征和童冰的歌唱,顾衡的到场祝福,以及副CP们温馨有爱的对视和牵手画面,还有响起来的歌声和美好温馨的郊野一家三口画面,以及最后江南征的画外音,用被分手的“受害者”的理解和祝福,力图彻底抹平观众的意难平。
真的很努力了哈,反正本观众已经GET到了,也见好就收地表示接受了。只是还是觉得,如果不搞那些冲突性的所谓看点和不用台词改写事实,会显得更真诚。
(这里必须说一下顾衡的演员张志坚的表演,气质老戏骨的眼神,含着泪光的欣赏与祝福,说服力刚刚的。)
OK,对这两集中有关顾秀婚姻的感受就说到这里,接下来说说对顾江、顾秀感情的认识。
网上关于顾秀的情感文不少,争论也很多,争论的关键点在于到底顾秀之间有没有爱情。有人说顾江之间才是爱情,选择阿秀只是为了完成照顾班长一家的责任;有人说顾秀之间有爱情,顾一野是个决定了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做到的人,他说要爱上阿秀那就一定爱得上,后面的剧情也证明他做到了;而还有很多人没被婚礼说服,对所谓顾秀之间培养出来的爱情痛心疾首无法接受,认为这是顾一野压抑自我,勇敢肩负责任和道义的牺牲之爱,是大爱,而不是爱情。
本观众觉得,这几种争论之所以会存在,关键就在于对爱情是什么的理解差异造成的,也就是说,一方觉得对方理解的爱情就是自己理解的爱情,另一方也这样觉得,但实际上,两方理解的爱情不是同一个,或者说,更可能的情况是不完全是同一个,那么这种鸡同鸭讲的争论将永远存在。
当然永远存在也没什么不好,就存在呗。只不过,一样米养百样人,人与人之间因经历、个性和所受教育差异造成的内心需求的不同,形成对爱情不一样的理解和需要太正常了,就是同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爱的需要也是不同的,会变化的。那么我们需要来看看这个爱情到底是什么,顾一野在张飞死后的自我救赎中,他对情感的需要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于理解剧情,从中感受一些东西,用来对照自己的情感,还是有意义的。毕竟文艺作品的传播意义就在于此嘛。
所以先来看看爱情的定义。某一版心理教材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爱情定义太多了,有从生物学下的,有从社会学下的,这里随手采用从前考过的一版教科书里的)定义道:“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产生的具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这定义比较老旧也比较狭隘,大家自动忽略“异性”二字,可替换成“另一个体”,别杠哈。)
再来看一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和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分为决定爱一个人的短期和坚持爱一个人的长期两种)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这三因素的一种或N种组合之后共产生7种情感类型,如图。仅有亲密的即是喜欢,仅有激情的是迷恋,仅有承诺的是空洞爱,亲密加承诺的是伙伴爱,亲密加激情的是浪漫爱,激情加承诺的是愚蠢爱。亲密激情承诺三种均有的才是爱情,而三种因素约均衡,组合画成的三角形越接近等边三角形,则强度越强,越接近完美爱情。
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图示
这个理论简单地说即是如此(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去搜索详细内容)。斯坦伯格在阐述这个理论的同时根据三因素的具备与否对爱情所下的操作性定义还是比较严格的。在他看来,仅有一种或者两种的都不能算真正的爱情,而是XX式的爱,或类爱情。但爱情毕竟是一种情感,是成年人心理上的一系列感受,不是可以绝对量化的客观性指标,所以我们没法来精确确定一段爱情里的任意一种因素究竟有多少,只能相对且笼统地来概括。而现实中的爱情,到底是否三因素都具备或者说具备到什么程度才能被识别为具备,也见仁见智。所以在分析时,我们可以认为所有的爱情都具备这三种因素。有些因素你觉得不存在是因为个体标准不同,或者因为某个因素的量太小不至于被觉察而已。(基本上,男女之间的情感都可以用这个理论来概括。比如友谊,大致上可以认为就是这个理论下的亲密。)
所以我们可以对照爱情的定义和这个爱情三角形理论,来看一下顾江和顾秀之间的情感差异,再结合顾一野在不同阶段的内心需求,来看在某个点上他的爱情成分。是的,只能是某个点上,因为人是不断在成长的,心里需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所以爱情的成分也不会静止不变。在此指定一个时间点,顾江就以小溪边聊天时为准,顾秀因本观众的观剧进度,暂以婚宴时为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