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怨声载道,剑指流量明星
他的这一番话,无非就是在揭露娱乐圈目前的状况——流量至上,演技做配,这是很多一些演员不得不面对现实的一面。就比如明道,他“霸道总裁”的形象深入人心,主演的一部电视剧《王子变青蛙》成为了青春时的记忆。然而,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和新生代演员一起参加《演员请就位》,依然还在“泥潭”之中。
黄宥明说道:“制片人跟他说你是挺适合这个角色的,但是可能你流量不够,他们要选一个很好流量的演员。我这么喜欢这个角色,我这么努力在争取这个角色,结果人家因为这个原因,就可能我会跟这个角色失之交臂。”
牛骏峰说:“我曾经在一个戏,就直接被人家这么说过,你戏好没有用,人家就要用他(流量明星)。”
刘雅瑟说:“我遇到好多导演,就真的会告诉我,因为你不红。”
面对众多演员的你一言、我一句,陈凯歌作为导演一语中的,他说:“其实这个也是资本控制下的市场,必然出现的一种情况。投资者一定是想盈利的,那么流量就是盈利的一个指标,没有什么必要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现象,加以抨击。”
首先一点:影片质量难以保证
花大价钱请一些流量明星来演戏,就意味着影视剧中其它方面的预算,将大大的缩水。在“限薪令”没颁布之前,高价片酬一直是娱乐圈中的一个通病。很多一些流量明星的片酬动辄上千万、上亿,对于预算有限的影视剧,只能从其他地方挤出资金来填补这一个空缺。
减少其他演员的薪酬、对影视剧制作的粗制滥造,省下的钱基本上就被流量明星给拿走了。试问,其他演员拿着缩水后的薪酬,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演好一个角色吗?制作上的粗制滥造观众能够满意吗?自然,这种片子被很多观众称之为“没有演技的烂片”,无法给予到观众一场视听盛宴。
其次一点:数据造假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某平台上的某部电影,利用数据造假,可以将电影评分升到一个高度,也能降到一个低度,网友看到的这部电影的数据,皆不是真实的,而是有人在恶意操作。这种操作,也就成为了明星之间,相互争夺资源、打压知名度的手段。
最后一点:新生代明星整体素质的下降
刘德华在《鲁豫有约一日行》这个节目中,也提到过:“现在连准时、记台词都成为演员的优点了。”
出道38年以来,刘德华从一名跑龙套的演员到配角、主角,再到歌手,最后成为导演、制片人,参演的影视剧达到了上百部。曾经的刘德华被称之为“烂片之王”,现在的刘德华被称之为天王巨星。他凭什么?凭的不正是作为演员的敬业,不正是作为演员的个人素质吗?
刘德华、王劲松敢于说出目前新生代演员的现状,说明这些都是存在新生代演员身上的问题。一个演员的素质体现在台词、演技、敬业精神,如果为了流量而忽视这些最基本的素质的话,怎么能够配称之为“艺人”?
用流量明星也会马失前蹄的时候
陈凯歌导演的这番话,也被不少人觉得他是在暗讽《上海堡垒》这部电影的导演滕华涛。在这部电影上映前,滕华涛满怀希望地带着主演鹿晗,到各处去宣传影片,不论是出席活动还是上综艺节目,对这部电影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值。
陈凯歌导演说的很清楚,没有演技是万万不可的。万变不离其宗,想要吃好演员这碗饭,靠流量不长久,只能是把自己的演技提升上去。不论是明道还是黄宥明,是金子总会发光,总会被伯乐相中。王劲松老师就是个典型的励志故事,演了大半辈子的配角,不也是近几年才走入大众视线,被观众所喜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