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西游记》非常受人喜爱,自改编为电视剧后,更是受到男女老少的热烈欢迎。
大家对电视剧中非常形象的人物津津乐道:唐僧的迂腐木讷,孙悟空的机敏灵巧,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的老实本分,都在剧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大家在欣赏他们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的遭遇的同时也对人物的一些行为有所疑问,比如说为什么孙悟空每次外出降妖除魔都是只叫上猪八戒,而是让沙僧留下来看行李?你看沙僧在流沙河说了啥?
一、师徒相遇,路遇河妖
一开始唐僧是独自从东土大唐向西行走,以他的肉体凡胎是不可能安然无恙地去到西天的。
所以观音菩萨便提前和唐僧的几个徒弟打好招呼,让他们帮助一个和尚去取经,并且允诺他们一定的利益,说是功成归来,会位列仙班,对于孙悟空则答应把他从五指山下放出来。
之后,便让唐僧去"偶遇"他们,施恩的施恩、收服的收服,于是就出现了唐僧在五行山上揭了佛贴,救出了孙悟空,成为取经路上的主力。
然后又相遇了在高老庄霸占高翠兰的猪八戒,待把猪八戒从高老庄给"带走"之后,他们就来到了流沙河,这里有一个河妖,专门吃人,他的脖子上已经挂了九个骷髅头,就代表他已经吃了九个人了。
一日,唐僧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发现河水诡异,原来是沙僧在河底作怪,悟空和八戒都无法引他上岸,只好求菩萨相助,菩萨来到之后和沙僧一番交涉,沙僧方才拜师皈依,按照菩萨的方法让他们安全渡河。
二、河妖前身,菩萨救赎
其实唐僧的几个徒弟都不是一般人,孙悟空是集天地之精华诞生的灵猴,师从菩提老祖,当初他大闹天宫的时候一众神仙都拿他没办法,直到被佛祖收服压在五行山下。
猪八戒本来是威武的天蓬元帅,在天庭执掌天河,统领十万水兵,水性极好,能在弱水中游泳,这个本领一般的神仙都没有。
在蟠桃会上,猪八戒因为喝醉酒,而跑到广寒宫调戏了嫦娥而被贬入凡间,但是却投错了胎,生成猪形,丑陋异常,但是一身本领倒是没丢。
就连白龙马都是龙王宗亲,所以沙僧的身份也不同寻常。他本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他的成仙和学艺也不像孙悟空和猪八戒那样顺利。
他曾向孙悟空介绍过他的经历,他的拜师学艺过程十分艰辛,学成之后便膨胀了,一点不会收敛,又因为是玉帝跟前的人,他常常自示威武地在殿上炫耀,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在王母的蟠桃大会上,有人给他穿小鞋,给了他一个很小的蟠桃,他十分愤怒,不小心打碎了琉璃盏。
这时候当然不会有人替他说话,大家都添油加醋的抹黑他,所以最后他就被贬下凡间,成为了一名河妖,以吃人为生。
后来菩萨有意帮助他,便给了他这一件算是将功赎罪的差事,告诉他: 我今领了佛旨,上东上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面对观音的这番示好,沙僧表示很是怀疑,为什么好事会无缘无故砸到自己头上?所以,沙僧发出了他的"致命疑问"——他询问观音:万一取经人不到来,岂不是误了我的前程也?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沙僧看中的只有他的前程,以前的经历也告诉他,再干什么事情切不可再张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观音让他保护唐僧他就以此为己任,再也不想再惹什么事端,所以能不由他出面的他就不出面,自此至终,他就打死了一个妖怪,那就是冒充他去取经的猴妖。
三、单纯悟空,妙通人心
所以说并不是沙僧的实力不强,也不是因为他总挑着担子没有时间去跟孙悟空一起去除妖,而是因为他实在不像看起来老实忠厚,而是有着自己的打算和心计。
在流沙河的时候,他把菩萨给他的任务仅仅理解成保护师父,而没有提及外出降妖除魔,他认为那是师兄的事,而他只要保护师父成功地取到真经,他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他把这种理解当着孙悟空的面说了出来,怪不得孙悟空每次降妖都不带沙僧,带着他还可能会误了自己除妖的进程,适合他的只有保护唐僧了。所以在剧中,沙僧每次出场的台词总是那几句。
沙僧其实也非常"社会",在与人的相处之中,总是不会交出自己全部的真心,他经历过社会的沧桑,看待人事时总是有一种距离在里面。
当初孙悟空面对结拜的牛魔王,还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和他称兄道弟,但只有沙僧认为即便是亲戚那么长时间不联系都会生疏,何况几百年没见的无亲无故的结拜大哥呢?后来果然不出沙僧所料,迎接孙悟空的是红孩儿的一嘴火。
而八戒就不一样了,虽然贪财好色,好吃懒做,喜欢耍点小聪明,但他什么事都喜欢摆在明面上。除了这些小毛病之外,他十分单纯,面对妖怪也是不遗余力地帮着孙悟空对付。
孙悟空十分清楚八戒的弱点,明白他很容易被妖怪欺骗利用,不适合看着师父,所以每次都让八戒出力打妖怪。
他们也正因为这样相互了解,关系十分亲近,两人在剧中常常打打闹闹,而对沙僧他们则都非常客气,师兄师弟地叫,而沙僧也与他们十分生疏,所以孙悟空更不愿意喊他和自己一起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在《西游记》这部以神仙妖精为主角的著作中也到处充斥着"人味儿",可见作者还是按照"人"的逻辑来构造妖和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