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反战电影成为主流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当中,犹太人斯皮尔伯格向我们触目惊心的展示着集中营的生活,它真实的像纪录片一样,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当影片开始,黑白的色调,冷峻的镜头仿佛一股阴云笼罩了天空,而影片整体的基调就由此定下。
敢于向《辛德勒的名单》挑战的电影诞生
在《辛德勒的名单》诞生4年之后,著名的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决定为意大利的犹太人们做些什么,但《辛德勒的名单》影响犹在,摆在所有导演们面前的这部伟大作品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它几乎已经成为了那一时期反战电影的标杆。
同样题材的电影很难能够在艺术成就上超越《辛德勒的名单》,而罗伯托·贝尼尼知难而上,完成了电影《美丽人生》。罗伯托·贝尼尼的聪明在于他没有从一个灰暗的基调下去反映这段历史,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他自编、自导、自演,用了一个极为乐观的态度去给人们带来希望,抚平受害者的创伤。
当影片公映结束,所有人饱含泪水,自发的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对这部伟大的电影表达着敬意,掌声经久不息。
一个模范丈夫与伟大父亲的标杆
罗伯托·贝尼尼的外形决定了他大概不可能塑造一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绅士,但并不代表贝尼尼就不能塑造出一个富有魅力的人物。他的形象有些滑稽,笨手笨脚,冒冒失失。但却善良真诚,敢于担当,又不乏拥有一些大智慧和极为乐观的人生态度。
由罗伯托·贝尼尼饰演的圭多在一次偶然的巧合之下遇到了漂亮年轻的女孩多拉,对多拉一见钟情的圭多此后对她展开了“攻势”,最终她被幽默善良的圭多打动了,两人成功的走到了一起。
圭多每次见到她都喊一句:“早安,公主”,而每一次的相遇圭多也都会制造出一些让多拉感动的小浪漫,在圭多面前,多拉永远会显得与众不同,这是别人所无法给予她的。
两人很快酝酿出了一个爱情的结晶,从此他们一家三口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本以为这样的生活将伴随他们一生,但谁也没有想到,好景不长。随着纳粹势力的逐渐壮大,欧洲反犹太的浪潮也愈演愈烈,拥有犹太血统的圭多和儿子约书亚不可避免的被纳粹分子抓到了集中营。
集中营的生活暗无天日,很多人在里面已经对人生失去了希望,但坚强乐观的圭多并没有放弃挣扎,他给儿子编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在挑战一个游戏,谁要是率先得到一千分,谁就能够获取最终的奖赏,伟大的冠军会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
这个时候,那些饥饿、恐惧、寂寞等所有的苦难都成为了游戏的关卡,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父子俩的决心。
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尽管圭多平日里看起来有些大条,但面对危险的时候,他的脑子足够机智,内心也足够强大,在自己遭受压迫与蹂躏的情况下,他不仅要对自己有信心,还要让孩子相信这只是一场逼真的游戏,以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到创伤。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心内一旦出现波动,那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满盘皆输,而当集中营的其他同胞看到圭多的行为,他们都被这位伟大的父亲所感动了,圭多无形之中将这股力量传递给了其他人。大家一起帮助约书亚守护着他的美好童年。
集中营的士兵需要对犹太人制定规则,但由于语言不通,他需要在这群人当中找出一个懂德语的人来进行翻译,而圭多抓住这个机会,为儿子消除疑虑,一句德语都不懂的圭多把士兵的严苛规则解读为了所谓的“游戏规则”,从此,儿子约书亚对这个游戏深信不疑。
有一次,他甚至带着儿子偷偷溜进了广播室里,他大喊着:“早安公主,昨晚我梦到和你一起去看电影,你穿着粉红色套装,你美丽极了,我的脑中只有你,公主”。
而儿子约书亚也抢过话筒,对妈妈说:“妈妈,爸爸用轮车推着我,但他似乎不懂得怎么驾驶,这让我笑到肚子都疼了,我们要赢了,我们的分数遥遥领先,你也要加油,我们要拿一千分”。
在女子集中营里,当多拉听到了广播中儿子和丈夫的告白,本已经失去信心的多拉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相信童话的孩子才配梦想成真
在盟军的铁蹄即将碾碎纳粹分子的前夜,圭多意识到自己将大难临头,为了让儿子约书亚能够躲过这最后一晚,从而帮助他在第二天成功获救,圭多使尽浑身解数。他把儿子约书亚藏在了一个铁皮柜子里,并告诉他一定要等到外面没人的时候再出来,否则被游戏中的反派抓住的话就会被扣分。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爱情与亲情的伟大,再也没有人能够怀疑爱的强大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也能够让善意的谎言梦想成真,当所有的导演都在用血泪去控诉战争罪行的时候,罗伯托·贝尼尼却用爱去消融它,当所有的导演展示着人类在战争中的束手无策之时,罗伯托·贝尼尼却用信念与乐观去反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