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刊|总第2405期
一位收泔水的老人拉着板车,步履蹒跚,车上载着一只小狗,他们一起出现在街道上、弄堂里,最终老人死去尸体被卷走,小狗哀鸣着挣扎了几下,也没能挣脱锁链……这几幕贯穿在了《隐秘而伟大》的空镜里。
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总有人默默无闻地付出,直至死去也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这部剧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小人物”。
2020年,《隐秘而伟大》为革命历史题材融入了社会世相,注入了平民视角,主角顾耀东(李易峰 饰)为腾空出世的“打工人”,赋予了一层理想底色。而这部“非典型年代剧”能够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则离不开剧组的另外一位“顾耀东”——导演王伟的整体操控。
王伟凭借悬疑推理剧《白夜追凶》一举成名,三年后,携《隐秘而伟大》再战荧屏赢得口碑。回顾王伟多年作品,武侠、悬疑、喜剧、职场、谍战各类元素皆有涉猎,而其去年开机的《人生若如初见》则是一部清末民初史诗剧。
王伟
“我特别怕别人误会我是个(悬疑)类型片导演,我未来的方向其实历史剧。”
作为一位“85后”的青年导演,王伟却对历史揣着别样情怀,“我知道自己以后要走哪条路,就会慢慢往上面靠,现在年轻一辈里没人拍这个(历史剧),我特别想把前辈的旗帜接过来。”
而《隐秘而伟大》正是王伟“慢慢靠”的产物,《人生若如初见》则是他搭上历史剧这趟列车的首部作品。
王伟在北京酒仙桥一间布置简单的工作室里和伙伴们一起工作、吃住,剧本围读、后期剪辑都在这里进行。畅聊三个小时,表面不拘一格的王伟,眼底有藏不住的热忱与坚定,俨然一个“住着老灵魂”的顾耀东。
成就“隐秘而伟大”
说起民国,观众最先想起的恐怕是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各路军阀的明争暗斗,甚至是传奇、神秘的间谍较量。然而在那个年代里,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忙于生计的劳苦大众,同时,他们也有邻里间的三两闲语与脉脉温情。
相比较而言,“大布局”的剧本结构易搭建,“强情节”的叙事节奏易把控,而像《隐秘而伟大》这样将镜头对准市井生活,呈现朴素情感的剧作,不小心就容易在娓娓道来中做成“白水”,费力不讨好。
王伟则将重心放在了还原民国质感,以及挖掘人物精神内核上。
“特定时代下的社会人生百态是一个很有文化感的东西,我希望把这方面做到最大化。”
于是,这部剧在影像风格、置景、服化等方面皆用了写实的风格,依托各类历史资料,加上对日常生活的推理想象,试图呈现出老上海具有烟火气的真实生活。
除了剧本里的东西,王伟还为剧本之外的“人事物”进行了情境设计。顾耀东家取自车墩镇的一个石库门的景,王伟找了二十余位特约演员,给他们挨家挨户进行人员分配并设定职业,每次一到“饭点儿”,就各找各家了,仿佛平行时空真实存在的一群街坊邻居。
剧中的人物造型曾被质疑“不够民国”,但这却是王伟的独到看法,“这部剧是很接地气的,要洗衣、做饭、睡觉,角色要是都喷着发胶,头发一动不动的样子,那不现实。现在能看到的一些民国相片资料都不是生活里的,毕竟拍照都得收拾收拾,正式一点。”
而这份既落地又新鲜的年代感,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但年代虽远,情感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实现了与观众的共通。
顾耀东乍一看是个职场里的愣头青,一上来就喊着“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的口号,似乎离观众很遥远,离二处的刑警同事们也很遥远,于是就构成了一种“喜感”。但当顾耀东坚持不懈围绕最终的信念去执行的时候,“喜感”就变成了“可笑”,可笑的是对“纯粹的理想”不以为然的我们。
“比如说小区的一个清洁工,他给你工作了10年,然后突然有一天去世了,但你从头到尾不知道这个人存在过,为这个小区奉献过。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现实世界中很多人都隐秘而伟大,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像顾耀东,一定会很美好。”
而观众之所以被打动,是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是顾耀东,但站在人生岔路口时的抉择不同,从而成为了另外一番模样。向前走是顾耀东,向左走是那些随波逐流的同事,向右走可能成了一步错步步错的赵志勇(牛俊峰 饰)。
“比如说,我们现在是两个生产厂家,一个是造柠檬茶的,一个是造冰红茶的,他们都想做成最大的饮料企业,那顾耀东就是坚守着职业道德的那个,赵志勇则可能会投机取巧,终于跌破底线。前者的路一定是越走越宽的。”
顾耀东在艰难的世道里的信念坚守,并不比常游走于生死边缘的地下工作者要弱。这种“隐秘”的存在,同样有着“伟大”的意义。
《隐秘而伟大》中顾耀东的设定原本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王伟与李易峰一经接触,就定下他来演。“我当时在网上看了他的一些视频,感觉他的眼神还挺干净的。后来我们在他拍戏的剧组聊了两个小时,能看出他骨子里有一部分很像顾耀东。”
“我后来跟他合作之后,发现他是非常认真的,会做很多功课,拍了几天之后,他就彻底进入角色了,甭管多长的词都没卡过,而且我们拍戏也都挺辛苦。本来是计划150天拍完,结果拍了178天,包括金晨在内的所有演员都很配合。”
王伟亲力亲为拍了所有文戏。为了达成剧作风格的高度统一,没有设B组导演。从拍摄花絮来看,他还会亲自示范文戏走位,以及打戏的大样。除此之外,他带领演员一起完成前期剧本的逻辑完善,并且全程把控后期剪辑。
王伟认为,剪辑是个藏拙和审判自己的过程。他会在剪辑时将演员不好的表情、不完美的画面隐藏,或者用别的手段补救。整体风格和素材都已经心中有数了,自己动手剪辑起来会很方便。
“审查方面也要注意,比如说有个民国报纸的镜头就一秒钟,主要的信息量在报纸旁边,但那张报纸上有一句用繁体字写的不合时宜的话,就得处理。还有就是央视台标附近,也不能有其他的敏感标识。”
类型剧导演的摸索期
从《隐秘而伟大》中,足以看见王伟身上既有实战派导演的灵活,又有理论派的严谨。而“实战”方面的能力,则来自于他多年“不矫情”的经验摸索。
王伟不是影视科班出身。他自小学画,初中开始“厌学”,觉得不如直接来社会上历练。从平面广告公司实习学会了PS和3D制作,然后转战婚庆公司做视频剪辑再到拍摄,王伟向他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一次偶然的机遇,王伟认识了五百,那时五百已经开始了专业影视拍摄之路,后来有个普法的栏目剧的活儿,五百让王伟接,王伟直言“我不会拍”,但推脱不下,也就摸索着干了。拍了两年,王伟拿着一集一万块钱的成本,自己带着兄弟们找演员,连续拍了将近一百集栏目剧。
“我们原先在长春有个公司,就是所谓前五元文化时代,一共就十多个人,我们拍广告、拍婚礼、拍专题片、拍电视台需要的那些东西。”王伟拍摄涉案剧的基础技能,差不多都是拍栏目剧练出来的。
2012年,优酷有个扶持新导演计划看中了五百,五百也把王伟介绍给了优酷。当年,王伟拍摄了自己的首部短片《樱为爱情》 而后又独立执导了优酷低成本短喜剧《乙方甲方》,正式走上了导演这条路。
后来,做图书的凤凰联动成立影视公司,把雷米小说《心理罪》改编成同名网络剧。王伟跟着五百执导的这部剧,于2015年5月在爱奇艺播出。《心理罪》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悬疑剧的影响力,同类邀约不断。
王伟原本不想再拍罪案剧了,“快给我拍吐了”,但优酷《白夜追凶》的剧本还是让他产生了兴趣,“里面兄弟间的东西特别吸引我。”
指纹本身是律师而非职业编剧,叙事逻辑是一流的,但塑造人物的能力有待加强。编剧顾小白以剧本策划的身份,参与了剧本的完善工作。为了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他们加了一些兄弟俩称体重、养鱼、剪头发等桥段,让人物细腻生动起来。
在拍摄的时候,王伟一般让演员找自己最舒服的状态来演,但也有些逻辑上的“硬性要求”。“我跟潘粤明老师讲,关宏峰和关宏宇的差异化平时是可以有的,但是只能在哥俩的戏份里,跟别人对戏的时候不能有。如果在周巡面前有了差异,而他还发现不了,周巡这个人物就立不住了。”
最初,王伟拿到的剧本是“戛然而止”的,指纹已经着手写第二季的剧本了,接着讲没讲完的故事。但王伟认为即便有第二季,第一季也得有个阶段性的结局。
后来王伟找机会拉着指纹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构想,指纹根据案件逻辑和故事合理性补写了最后两集,比如哥哥弟弟身份的转换,是谁陷害了弟弟等关键情节,都在结尾处有所点明,给第二季做了铺埋。
“有些镜头是我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盲拍的。比如哥哥在犯罪现场拿起刀来,哥哥突然接了个电话等都当成了素材,感觉这些情节肯定用得上。”
“指纹编织情节在逻辑上是很严谨的,就比如第二季最终揭开的东西,在第一季的前面几集都能找到线索。”这与那些前头不做任何铺垫,最后突然通过台词倒勾、补叙,抛出一个惊奇大BOSS的写法,是全然不同的。
据王伟透露,《白夜追凶》的整个故事是“三段式”的,第一季是故事的中间部分,第二季则是故事最终的结局,第三季则是故事的开始,也就是前因。这有些像《无间道》系列的架构。
虽然目前《白夜追凶》的后续开发由于版权、人物设定等多方面原因处于停滞状态,但王伟相信:这个系列终究是要完成的。他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距离拍第一季的时候五年了,潘粤明都老了。”
朝历史剧奔去
王伟擅长的涉案类型剧在《白夜追凶》里得到了发挥,“忠于理想”的个人化表达在《隐秘而伟大》里得到了释放,《人生若如初见》则终于让王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大展身手了。
什么时候喜欢上的历史,王伟已经没了印象,但每晚睡觉前听有声历史的习惯却不知不觉坚持了十多年。“以前类似喜马拉雅这种软件还没出,就会找些音频下载来听,纪录片也会看,当代人对历史的解读也会看,看得最多的是清末民初这段历史。”
《人生若如初见》的剧本第一次落到王伟手中时,他根本顾不上看。当时他第一次操控《隐秘而伟大》这样的项目,跟不熟悉的制作团队进行磨合,一个人“空降”到剧组里充满了焦虑,新剧本就被这么忽略了。
2019年,王伟剪片子的时候再次收到了剧本,刚开始他看剧名还以为是个爱情剧,后来在催促之下翻看了剧本,才知道这是一部历史传奇剧,王伟惊叹道,“也太厉害了,没见过那么好的剧本!”
《人生若如初见》出自历史剧四大家之一的江奇涛之手,他曾写过《汉武大帝》《人间正道是沧桑》《少帅》等剧。王伟表示,“他把真真假假的东西虚实结合得特别好,故事中的大事件跟主人公的人物命运又连得很紧密,真的是很佩服。”
《人生若如初见》由王伟执导,李现、春夏、朱亚文、魏大勋、周游等主演,聚焦五位在甲午战争失利后奋起救国的青年交缠起伏的命运,已于去年十月底杀青。
王伟在拍摄之前并未与江奇涛当面沟通过剧本,几次联系都缘悭一面。两人年龄与阅历上的巨大差异,也让王伟心怀忐忑,他笑称“你要是从正常的角度来说,觉得这块稍微有点瑕疵,但是我都不这么理解,我觉得肯定是我的境界不够,没有理解到江老师的深刻含义。”
没有机会和江奇涛探讨,王伟开始找各种专家请教,先后找到了《辛亥革命》纪录片的总撰稿人祝勇,晚清学者贾英华等人,“贾英华年轻时采访了晚清以来皇族的三百多人物,了解很多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
剧中涉及历史场景中器物的摆放,不同品级官员的称呼,服饰的颜色、材料等,王伟都进行了严苛的考证与还原。
“比如说那个帽子是牦牛尾的那就得用牦牛尾,好多主演的棉服上面皮草的小边,也全是真的。拿不准的东西我们就找奏折,奏折上跟这个时代理解有偏差的东西,就再去分析。我自己就是历史迷,我没法不讲究这个。”
王伟对中国历史的迷恋是显性的,对中国数千年的美学积淀更是痴迷。他看到有些大名鼎鼎的历史剧里出现常识错谬,就会很着急,就越发想在自己的剧里做到尽善尽美。然而这种考据是一个“无底洞”,你越追求准确还原,就越是觉得历史记载不够用,艺术的推理和想象不可或缺。
他说,“首先我有自己的历史观,我不完全按照传统的对人物和历史的理解走;其次,不论你八十岁还是二十岁,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渠道是一样的,谁都没在那个时代活过。”
经过数部作品的历练,王伟正在用思辨的视角去穿透历史薄雾,寻找现实的回声。新生代导演与老一辈编剧的“隔空”碰撞之作,能否为历史剧迎来新的华彩篇章,值得期许。
【文/申兑兑】
影视独舌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