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易小星的这部同样将等周氏喜剧的经典桥段“熔”于一炉,甚至还可以瞥见《吉星高照》等港产喜剧的影子。
这是属于易小星们的”迷影情结”,也可以看作对华语喜剧黄金年代的一次致敬,本无可厚非,但为己所用的“借鉴”与生搬硬套的“模仿”之间的尺度不好拿捏。从这一角度,《沐浴之王》拍出了“半部好戏”,前半段做到了“彩蛋梗”为剧情服务,后半段却逐渐陷入了对周氏喜剧的“东施效颦”,令人叹息。
与“万万没想到”如出一辙,《沐浴之王》的设定同样是离奇而荒诞的,如何用符合逻辑的剧情发展、扎实的细节和饱满的人物将这种荒诞合理化,就成了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电影的前半段做得较好。
哥哥通过“私密伤疤”骗过第一关;弟弟凭借颜值成功圈粉小妹;奶奶因阿尔兹海默症歪打正着;巧用换头视频再下一城;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打造网红店再到最后弟弟深信不疑主动手撕“DNA鉴定”,哥哥一步步取得“弟弟”信任,二人建立兄弟情的过程是循序渐进,扎实可感的,笑料频出的同时也较好地与剧情推进结合在了一起。
影片中的很多细节,如弟弟臀部的伤疤、妹妹的追星爱好和绘画天赋、奶奶的阿尔茨海默症、周家澡堂的钥匙、单手按摩技法,甚至多次出现的“王八O”,都形成了前后呼应,看得出导演的用心,也让周家哥哥、弟弟、妹妹和奶奶这四个主要人物形成了前后连贯的鲜明个性特点。
网络短剧导演进军电影圈最常被人诟病的就是“段子感”:不会讲故事,只会堆砌段子硬咯吱人笑。但在《沐浴之王》中,至少是前半部分,可以明显感觉到易小星从塑造人物出发,讲好喜剧故事的诚意,这也是导演易小星相较处女作《万万没想到》的最大突破。
另一边,《沐浴之王》是彭昱畅第一次在纯喜剧片中担当主角,与乔杉的对手戏较为流畅自然,两人互相抛梗接梗都十分默契,用表演为剧情增加了说服力,展现出了不俗的喜剧天赋。但整体表现稳妥有余,而亮点不足,要想真正成为“黄渤接班人”,彭昱畅还需要找到更独树一帜的个人喜剧风格。
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否能取他人之长,真正为己所用才是成败的关键。
从这一角度,《沐浴之王》拍出了半部好戏,却在后半段逐渐陷入了对周星驰“东施效颦”的怪圈,也暴露出易小星作为新人导演在剧作上的不成熟。
人人都想成为周星驰,但人人都不是周星驰,在周氏喜剧本身都面临挑战的当下,这些忠实“信徒们”想要成为“喜剧之王”显然需要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