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开了一档综艺叫《戏剧新生活》,看了介绍,默默替它捏一把汗。在这个唯流量是图的娱乐市场,怎么还有综艺敢玩这么“叛逆”?
“叛逆”还有豆瓣9.3,神了!
先看这份名单。发起人是黄磊、赖声川、乔杉,第一期还有何炅露了一脸。但如果你是冲这三位追节目,最好有心理准备——他们并不是《戏剧新生活》的主角。
真正的主角,八位常驻嘉宾分别是,刘晓晔、吴彼、赵晓苏、刘晓邑、丁一滕、刘添祺、吴昊宸。是不是一脸懵圈,内心呐喊,“这都是谁啊!”
不急,最后一位或许熟悉一些,乔杉的搭档修睿。修睿来了这节目都能做流量担当。
认脸有点艰难,综艺内容更像是要把小众文艺玩到极致,拍这八位戏剧人如何在乌镇这个地方,靠演戏剧,把一家戏剧公社经营下去。
真的不是整蛊游戏吗?且不说八位不够知名,讲残酷一点,即使有名人参演,愿意掏钱去看话剧的观众,会有多少?
这是一个老话题,“戏剧究竟离大众生活有多远”。就节目呈现的部分,戏剧与大众之间,还不是远近问题,是压根没有破次元壁。
第一期,吴彼跟小卖部老板闲聊,问他,话剧演成什么样会想去看,老板委婉拒绝,没有经历过话剧。这还是乌镇当地人,这里每年有戏剧节传统。
第二期,戏剧人扫街卖票。这个画面尴尬又能理解,二维码出现前,路人问免费吗,二维码伸过来,很多人都转身走掉。
连赖声川,戏剧界大佬,在跟黄磊聊天时都自嘲,“《暗恋桃花源》多有名吗,其实也就几十万人看过。但电视剧一集的观看人数可能都不止这个数。”
他还讲李立群、金士杰,需要钱的时候拍拍电视剧,有点钱了又回去演话剧。可见电视剧和戏剧是多么共生又分裂的组合。
共生在,说到底,都归属于表演。但两种表演带给演员的结果,完全天壤之别。这就是我们娱乐生态的某种诡异。越讲究活儿好的,越要亮出真功夫的,最后分到碗里的饭反而越少。
所以看《戏剧新生活》看得人心情复杂。
前面,看到戏剧人为了能减少5000元租金,能拉到1000元赞助,能让剧场里多出哪怕一两位观众,一个个累得,顾不上吃饭,瘫倒在地上。心酸简直满溢。
到后面,看到他们排出的作品一秒没剪搬进节目,见识到作品的魅力,感受到戏剧人的魅力,好像越为他们兴奋、感动,越觉得心痛。
想问吴昊宸在卖票时问路人的那句,“难道这样的作品还不够一顿饭钱吗?”
按节目设定,戏剧人要出演不少于十部的作品。目前已经完成了四部。其中首演那场,各方面的难度最高。首先时间太紧。从接到任务到上台,不到三天,剧本还要现出。
但也不愧是戏剧圈大拿,几位爷坐着躺着聊着,七嘴八舌,一个叫《养鸡场故事》的大纲就有了雏形。再一转眼的功夫,各种靠捡来的纸壳做成的道具也有了。
这里,有必要重新介绍各位。虽然脸生,但放回戏剧圈,他们不是舞台老炮就是博士教授,基本人手捧一座奖。所以不是全员糊咖,是全员牛人啊。
牛人出牛货。这个在极短工期内交出的18分钟儿童剧,现场观众的表情骗不了人,孩子们眼泪汪汪,大人也在含着眼泪跟着笑。好作品的受众从来不分年龄。
因为故事本身就足够动人,讲了一只叫小兰的母鸡,不愿过上下蛋的生活,于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踏上了寻找大海的旅程。最终梦想成真,见到了大海。
下蛋是既定命运,见大海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故事就是每个人的缩影与情感投射,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所以当最后一分钟,欢快的音乐响起,七位演员一起往前奔跑,各自说着各自眼里看到的大海时,感动会如电流般刺向全身。从那七双眼睛里,你真的会相信,他们看到了大海。
这是一种信念感的传递与感染。因为演员相信,观众也会相信他们的相信。
《鸡兔同笼》也非常惊艳。而且设置简单,修睿演女儿,刘添祺演爸爸,全程一人坐一张板凳,连对视都没有,对话就是爸爸给女儿讲题,边讲边闲聊一些学校的事,妈妈的事。
要说特别,就是爸爸在坐牢,讲题其实是探监。可就是这一点最最戳人,一个坐牢的爸爸还能为女儿做什么呢,只有讲题了。要说女儿真的不会吗,倒也未必。
尤其到最后,女儿说出真相,“明天我要跟妈妈和那个男人去美国,再也见不到你了”,终于恍然大悟,前面所有的话题只是女儿在铺垫,在为最后的告别找借口。她不舍,也不忍。
这段,探监结束,爸爸离开,女儿望着爸爸的背景哭着跟他剧透《蚁人》的结局,借由蚁人对爸爸喊出那句“我爱你”,啊太好哭了。
应该就是这段,让丁一滕在看《鸡兔同笼》话剧版的时候,一个人躲房间崩溃大哭。他说想起了去世的爸爸。
《鸡兔同笼》也让小孩哭得停不下来,已经走出了剧场,镜头拍到的她还是眼睛红红。
满脸胡子,还男的,长这样的修睿去演刘添祺的女儿,还是催人泪下的父女情,能做到让所有人入戏,足见演员的演技有多神。
刘添祺有一段好厉害。爸爸讲当年怎么追求妈妈,向妈妈求婚,没有一句词,全靠他用慢动作加默剧的形式,一人分饰两角演出来。是不是可以毫无障碍get剧情?
还有这段,女儿生气,把作业扔向爸爸,爸爸下意识往后躲,两位演员也是运用慢动作来强化场面的冲突感。但你要知道,演员是面朝观众,看不到对方的。
能达到这种神同步的默契,难以想象背后经历了怎样反反复复的磨合、练习。
演技肯定需要天赋,可天赋型的演技吃一辈子,可能吗?至少看《戏剧新生活》明白了一件事,所有我们看到的直击心脏的好演技,一定离不开演员的付出与热爱。
因为有疯狂的热爱才甘愿去疯狂地付出。所以《鸡兔同笼》一连演五场,演到修睿嗓子都哑掉。《出山》也演了五场,每场,吴彼要在低温下一气儿灌完半瓶水。
剩下半瓶,冲自己的头淋下去。
吴彼这段,和刘晓晔合作演《出山》。徒弟吴彼在师父刘晓晔的引领下出山,但内核故事是讲,一颗精子突破重重艰难终于遇见了“小兰”,终于成人,讲成人的不易。
这段真是高光。吴彼走向观众席,问“你是小兰吗”,问到一位女观众,她点点头,“是呀”。两人这个对视,好像是爱情,又远不应该只是爱情。
吴彼呆住在那里,一分钟,没有台词,灯火映着他的脸,脸和眼睛全是戏。那是一种对开启新生命,踏上人生路第一步的激动、欣喜、感动——或许还有迷茫和难过。
非常了不起的表演!看完想说,我们欠吴彼一张话剧票。
新一期的作品,大家换了一种形式玩儿,玩浸没式戏剧。演员实景出演,观众身临其中观看。故事说俗套一点,男人要结婚了,不甘心卷入世俗生活,在酒吧遇见了一位女孩。
男人是不爱未婚妻,女孩是得不到男友的爱。还是吴彼,怎么有人可以做任何表演、表情都能做出不一样的帅啊。吴彼就是那种,看着普通,但一上戏就魅力扫射的人。
演完,每位演员沉入其中拔不出来的样子,隔着屏幕都想给他们鼓掌。
从首演的儿童剧,到讲亲情的《鸡兔同笼》,讲成人的《出山》,再是这出浸没式戏剧,每一部,形式不同,观看体验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总会为精湛且可贵的演技、演员深深感动,叫人痴迷。
原来,好的表演是那样迷人啊!
现在再来回答那一题:这样的戏剧,这样的演员,这样的演技,还不够一顿饭钱吗?不是不够,是所有饱含真心、真诚与爱的表演,都应该无价。
因为它所反馈和赐予观众的那种情感共鸣,心理冲击,精神抚慰,不只会存在于观看的几十分钟,它可能是一辈子的,不断显现出力量的一份财富。它是有生命力的。
可现在好笑的是,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的演技,好像跟玩寻宝游戏似的,挖出来,全凭运气。不然怎么张颂文演了快20年的戏了,他的老友周一围都火了,他才等来一部《隐秘的角落》。
退一万步想,撞不到《隐秘》,张颂文是不是还窝在他乡下的房子,默默无闻教年轻人演戏?好演员碰上好剧才有出名的可能。但市面上千奇百怪出名的各种爆款,却多是塑料货。
想问,要进入演艺圈,还有没有门槛这一说?
好像也是有的——如果长得盛世美颜,流量过千万,或者具备腥风血雨的体质,会来事,会蹦金句,懂得上热搜技能都能算门槛的话。
当这种所谓的门槛,这种本身是畸形化的审美标准成为了娱乐生态里的主流,那是不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干啥啥不行,没关系,话题第一名,是关键”?
怀抱着搞话题冲流量的功利心态来做事,不敢想,做出来的会是些什么事。拍烂剧烂片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以至于观众对演技变得格外包容,您不面瘫就行。
可怎么连某些定义为“表演竞技”的综艺,似乎也并不是为表演服务,倒像是热搜大赏,热搜内容跟演技相关吗,也没有,最常见还是撕叉和八卦。更奇怪是,导师热搜竟比选手还多。
这是第一种喧宾夺主。第二种,即使是跟表演沾边的,演得好,很快沉寂了,演得尬,反而可以博出位,热闹很久。那么请问,你到底是给观众看热闹呢还是看热闹呢?
热闹总会冷却,实力、作品、真诚做事的心才是任何时候都会发光的超能力。它应该被尊重,不该遭受埋没。因为世界始终是审美而非审丑的。
可喜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呼吁提升演艺圈门槛。比如王劲松提出,演员职业不该是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
黄子韬感叹,娱乐圈的梦想不该变得廉价和可笑。还有上个月的座谈会上,这种观点也被网友们点赞,“演员需要练好基本功”。如果连基本功也不具备,优胜劣汰是迟早的一天。
到了那样一天,两年前,徐峥那句话才算真的实现,“好演员的春天到了。”所幸在《戏剧新生活》里,我们已经提前认识了好演员,预见了他们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