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9.2分的神仙综艺,打开了戏剧“隐秘的角落”

恐怖鸭资源站影视资讯人气:122时间:2021-03-02 17:20:12

这档9.2分的神仙综艺,打开了戏剧“隐秘的角落”

《戏剧新生活》播到第二期,豆瓣评分稳定在了9.2的位置,成为2021年评分最高的新综艺。开播到现在零零碎碎写过不少感想,今天有必要好好聊一聊。

戏剧行业真的是个不大的圈子,差不多一年前我就听闻过节目筹备的消息。但作为一个尚未出圈的“小众文化”,节目在早期也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黄磊自己在正片中也袒露了招商之不易。

从制作上说,《戏剧新生活》集合了业内顶级的制作资源。国民艺人黄磊做出了《极限挑战》和《说唱新世代》的严敏导演“爱奇艺原创”的班子,几乎可以说是综艺行业的顶配,在节目首播的时候黄磊甚至呼吁了“半个娱乐圈”来帮助传播。这种大众传播上的海量资源,此前从未灌注到戏剧领域过。

节目的定位是“戏剧人生产生活秀”,目前为止的两期正片都颇长,每一期三个多小时里包含了八位戏剧人在乌镇乌村的生活与排练,每一集也都有他们最终舞台呈现的完整展示。

它向广大观众几乎零成本地提供了一个“第一次接触剧场”的机会,以及了解戏剧人幕后故事的途径。由于剧场艺术的特殊性,一个戏剧人参与的“慢综艺”可能是现阶段最能兼顾娱乐性和艺术本质的节目形式,不断地寻找着艺术和商业上的平衡。

如果你是一位戏剧观众,八位戏剧人大多是业内的熟悉面孔:《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刘晓晔,90后最耀眼的青年导演丁一滕,乌镇戏剧节青赛评委吴彼,2019年乌镇青赛凭借《鸡兔同笼》夺魁的刘添祺,以及喜剧人出身,唯一在节目中有些“流量”的修睿……

于我而言,看着这些本就熟悉的戏剧人生活和排戏自然是饶有兴味,但对于更广大的观众来说,这八个人几乎与“素人”无异,在如今各种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的环境下,为什么要看他们呢?

从结果来看,观众们的肯定是真切的。许多对剧场不熟悉的观众被节目所打动,两期节目里呈现的戏剧演出,也被认为是所有表演类综艺的最高水准,引发大量关注。戏剧人们终于有了“破圈”的趋势。

《戏剧新生活》做对了什么?看完两期节目后,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答案要从黄磊在第一期开头的那段独白中找。

“你们将会看到一段被扮演的现实。这现实是被扮演的,但他无限接近于真实。这是戏剧人所处的现实。”

真人秀的“真”,往往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当参与者知道自己将要被全程摄录,必定会拿出自己表演性的一面向公众展现。这种“表演性”来自节目组的脚本、人设、又或者是参与者对自己社交形象的定义。

同样,大半由真人秀内容构成的《戏剧新生活》也一定存在“扮演”。这档节目的有趣之处在于,参与者不是在扮演脚本中的人设,也不是“社交表演”状态下的自己,而是完全建立在游戏规则之下的一个新身份。

这是一个规则明确的游戏,又是一场大型实验。

来到节目的八个人,年纪不同,资历不同,收入不同,待在剧场里的时间也不同。而现有的游戏规则是,一切归零,所有人都从自己作为一个“戏剧人”的起点开始,重新过一遍戏剧人生。

不会再有人知道你是某某某而大开绿灯,没有小圈子里呼朋唤友的帮助,不可以靠面子拉钱拉资源,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一场场的演出来积累,一步步地去“拓荒”。

不管节目里的戏剧人本身成就如何,有没有赚到钱,他们心中永远都有一个“拿着纸盒子做道具,找块空地就能当排练厅”的自己。

节目里的所有人在现实中都不再需要用纸盒子做道具了,但让他们重新归零回到这个身份,所有人都得心应手,因为这是每一个戏剧人都经历过的人生。

我做一个大胆的猜测,整个戏剧公社的人未来必定会有一条“成长路线”。他们会从起点沿着“戏剧人生”的台阶一步步上升,逐渐有更大的舞台和更完整的演出条件,最终呈现一台完美的演出。

整个节目都会有这样的一条贯穿线,十期节目会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是一出完整的“戏”。这个节目没有办法像许多节目一样挑几集精彩的看过就完事,还是请你安静下来,不快进地从头看到尾。

如果只是为了展现戏剧的台前幕后,那这些复杂的“委员会”“创作基金”的设计也就成了摆设。一场“从零开始”的游戏,一个关于“无名之辈”的社会实验,才是这档节目真正的逻辑。所有人生产、生活、积累、协作、成长,走上可以想象又充满未知的道路。

说这是一档“实验综艺”,一点不为过。然而戏剧仍是点燃这个实验最重要的火焰——你在生活,还是在表演?你看戏中的人,是否也有人正看着戏中的你?

如果你理解了这样的思路,便不会再纠结于为什么节目总是在“卖惨”,这些人明明已经在业内有不错的积累,至于这么惨么?

所有参与节目的八位戏剧人,不是在向观众们呈现“我是谁”,他们扮演的角色是“戏剧人”这个广泛的群体,又或者说,他们在扮演的是最初的自己。

对于更广泛意义里的“戏剧人”们,节目里呈现的现实无比趋近于真实。

第一期节目中花了不少篇幅讨论了“戏剧挣不挣钱”,众人们说的都是大实话。身处戏剧行业,给大家分享一些行业数据。

刘晓邑和吴彼提及关于排练费的数字一点没说错,现在的市场行情就是,国营剧团排练费50-100/天(因为有固定工资),市场剧团排练费150-200/天。

一般一部戏正常的排练周期是30-50天,第一轮演出从3场到10场不等,如果票房不好,一般也就没有后续演出了。排练费 演出费构成了一个话剧演员几乎全部的收入。

一个普通话剧演员(没有影视知名度)的演出费,市场价在500-5000之间,中位数一般在1500-2000/场。

简单给大家一个结论:一个初出茅庐的话剧演员,一年的收入在5万块钱左右,这笔钱基本不足以支付北京上海的房租;而一个行业顶级的话剧演员,一年演200场,天花板也就是100万,这样的演员全国范围内都屈指可数。

不用和影视行业作比较,和任何一个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行业相比,戏剧行业的待遇都同比偏低。客观上来讲,全国90%的市场化剧团都驻扎在北京和上海,和这里的生活成本相比,哪怕是已经立足了的话剧演员也只能是“够吃饱”,绝对不可能靠话剧“赚大钱”的。

而第二期节目中展现的那些在演出筹备中遭遇的阻力,也是戏剧人们日常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一场戏剧演出的成本可远不止付一天的场租就够了。演出前后2-3天的拆装台,都要按剧场使用时间来收费;布景的运输和装卸往往是不小的费用,许多剧组为了特殊效果还要再外借灯光和音响设备;不同的剧场还会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增加费用,比如开空调一小时2000元,大厅放花篮一个200元,剧场里架拍摄机位一个10000元……

节目里90座的蚌湾剧场最后开出1万的价格,确实有点高,但考虑到没有把除了场租之外的一切开支都计算进去,最后给出这个价格倒也算是正确地模拟了现实。

蚌湾剧场

“钱”永远是戏剧人们无法逃避也不必回避的问题,尤其对于大量处于行业起步期的年轻戏剧人们来说。

《戏剧新生活》没有去设计一个完美的幻象:一群人其乐融融,不考虑成本地创造一个脱离观众的戏剧作品。节目选择呈现的是戏剧的真实,戏剧人的真实

然而,就如同吴彼在节目中提及的,如果这群戏剧人没有办法在节目里呈现一个令观众信服的作品,所有生活和工作的呈现都可以算是“0”,无论再怎么渲染戏剧人有多不容易,都毫无意义。

而结果是什么呢?两期节目,三部作品,无一不引得观众们连连赞叹。这几部作品也是引起大众真正重视和热爱戏剧人们最重要的因素。

第一期《养鸡场的故事》,集合了所有人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风格。他们在48小时内完成了常规情况下需要一周左右的创作流程。

这是一段集合了所有人才华的作品:刘添祺的故事,丁一滕的音乐和编剧,刘晓晔的舞台风格,刘晓邑的道具制作,吴彼和赵晓苏的表演水准,连修睿都很好地融入了舞台。

这个关于“一只想去看大海的小鸡”的故事引起了广泛共鸣。戏剧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已经精确点出了“大海”和“梦想”之间的映射,演出末尾,演员甚至超越了角色,加入了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感情表达,充沛的能量十分动人。

这是一个标准的“先笑后泪”的结构,有冲突,有人物,也有细节上的点睛之笔;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儿童剧,不说教,不幼稚,也有很强的寓言作用。

第二期中的两部戏《鸡兔同笼》《出山》(原名《静止》)是往年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的夺魁作品,节目播出后这几天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讨论。

讲述父女关系的《鸡兔同笼》在刘添祺和修睿的表演下感人至深。当牢狱中的父亲面对来探望自己的女儿,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铁窗外的女儿身上,一刻不舍得松懈。

刘添祺的真诚与专注让二十多分钟的作品里充满了情感上的张力,让一切看似没有什么戏剧性的父女对话拥有了更大的戏剧性,也烘托出了最强烈的戏剧冲突——他们终究要离别。

而吴彼和刘晓晔的这版《出山》,五年前在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的剧场里就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样一个“精子寻找卵子”的有趣故事,荤而不淫,妙趣横生,感人至深。吴彼饰演的“精子”静知在面对“卵子”小兰时的那个眼神足以成为表演综艺里的典范,相信也给大家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

《戏剧新生活》没有为了流量和关注度,选择让戏剧人们排那些更为“知名”的剧本。荧幕前的观众们看到的作品就是我们在剧场里看到的内容,不用追逐热点,也足够优秀。

这样的选择似乎也是每一个戏剧人日常会考虑的问题,是紧跟市场需求,还是更尊重自己的个人表达?节目组看起来选择了后者,这也是我尤为尊重他们的理由。

但说回客观现实,“戏剧”的线上化传播因为自身艺术形式的特点,一直阻力重重。这或许也是说唱、街舞、脱口秀等小众文化都靠一档综艺被观众熟知后,戏剧综艺还迟迟没有声音的理由。

本质上,“戏剧”是一个相当大的定义范畴,理论上,话剧、音乐剧、甚至各类戏曲都是它的子集。然而在中国的行业语境中,“戏剧”两个字往往更靠近“话剧”的定义。而说到“话剧”,最绕不开的两个命题就是它的“现场性”“文学性”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戏剧从史前文明的“游戏与仪式”,到现当代的“后戏剧剧场”,始终没有背离的一件事情是:这项艺术需要表演者和观众身处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即刻地发生与进行。

不管是视频,音频乃至VR,如何还原“现场性”都是戏剧线上化传播要解决的第一要务。所幸的是近年发端于欧洲的高清现场影像技术,从技术和艺术上都使得戏剧有了线上传播的基础。

而“文学性”所面对的挑战则更为严峻。通常,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需要一个相当的时间体量来展现其“起承转合”,而在碎片化传播的年代,这样的形式似乎显得更“不合时宜”。

音乐、舞蹈、脱口秀、小品等等门类,都能够以短小而完整的作品片段,或者信息密度极高的“金句”来实现快速传播,而一个完整戏剧演出的体量会远远超过大家习惯的“短视频”节奏,这也客观上造成了传播的困难。

除了这些因素,戏剧在中国的传播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几乎没有戏剧教育的影子,成本结构造成的票价高昂也从客观上大大提升了大众第一次进入剧场的门槛。

《戏剧新生活》的出现,毫无疑问给了大众这个“第一次”的机会。观众们可以摆脱时间、距离、价格的阻碍,第一次看到“戏剧是什么”。短暂的篇幅中当然无法给出戏剧的全貌,但会有更多人由此产生兴趣,进而探索这个世界。

而我最想说的一个词是“尊重”

“戏剧”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艺术形式,太多的节目当中都有戏剧的元素。但充斥在观众视野里的是导师的撕逼和选手的煽情,是廉价的共鸣与低俗的笑点,是精致的假象与浮夸的包装,大众看着热搜哈哈一笑,没有人记得住戏剧是什么。

没有谁比一个明星艺人,一个成功的导演,一个成熟的团队更懂娱乐工业,但他们依旧选择了保留戏剧的真相,而不只是以它为噱头制造又一个流水线产品。

在谈论理想似乎快要显得比谈论利益更为可耻的当代,有这样一档节目,选择把真实的戏剧和真实的戏剧人展露在大众面前,这比任何口头上吹嘘理想主义的行为都要可敬百倍。

日益增高的社交媒体讨论和稳定的节目分也展现了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大量的观众认可这档节目,许多观众真的通过这档节目知道了戏剧这个隐秘的角落。

或许我们不应该期待一档综艺就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确实已经推开了第一扇门,让戏剧一步步地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我会一直支持《戏剧新生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3 天天影视

极速影院

电影天堂

电视剧

综艺节目

樱花动漫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