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温情贺岁片,帮你找回失去的年味

恐怖鸭资源站影视资讯人气:426时间:2021-03-02 17:21:17

这部温情贺岁片,帮你找回失去的年味

回顾2020年,院线公映的国产电影中拥有豆瓣最高评分的,是许慧晶导演创作的纪录片《棒!少年》。

超过4.8万豆友,共同为这部电影打出了8.7的高分,四星五星的评分占据了其中绝大多数。

影片最初在2020FIRST影展亮相时,就被视为“FIRST最强黑马”,并最终获得了最佳纪录长片奖。而在上映后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棒!少年》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它拥有不输剧情片的跌宕起伏的情节,也包含了对中国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阶层差异、留守儿童教育等等社会议题的审视与关注;

另一方面,它真实且极具人物关怀的笔触,与观者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与连结,让人们的情绪随着镜头中被纪录者的命运上下起伏。

影片聚焦一支特殊的民间棒球队,强棒天使队。

这是支带有公益慈善性质的队伍,队员全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儿童。对于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棒球是挣脱身世的唯一出路。而每一次刻苦训练与用力挥棒中,都是他们对命运的叫板。

导演许慧晶凭借这部影片被更多人认识到,成为最具潜力的纪录片创作者之一。

其实早在《棒!少年》之前,许慧晶已经在纪录片领域断断续续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也拍摄过一些纪录作品。

他从一开始,就表达出对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社会议题的兴趣,通过《河岸》和《妈妈的村庄》两部前期作品,希望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观众提供沟通的窗口,“提供一个互相认识、互相理解、相互包容的媒介”。

许慧晶在向外关注的同时,也在创作中不断向内挖掘、探索自我。

出身农村的他,最初将“乡村议题”视为自己的“创作土壤”,在前两部作品里也将视角对准了乡村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底层人民。

在他看来,“只有搞清楚来处,才能知道自己的去处”。

某种程度上,许慧晶的每次创作,都是对“来处”的一次探索。

而他的最新作品《年年有余之鱼灯》也同样如此。

这是导演为支付宝拍摄的一部贺岁纪录短片,故事聚焦的是安徽徽州地区拥有超过六百年历史的传统年俗——鱼灯。

跟随蚂蚁员工灵草的视角,短片在今年春节之前走进了汪满田村。

每年春节,汪满田村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舞鱼灯庆典仪式。

鱼,对于这里依水而居的百姓,象征年年有余的寓意。

古时人们以打渔为生,风调雨顺、鱼蟹满舱,就意味着好年景。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的每家每户的寄托与向往,鱼也成为人们心中幸福、富足、吉祥的象征。

舞鱼灯如同集体共同参与的祈祷,充满着每家每户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愿景。

这项从明朝开始延承了600多年的年俗仪式,如今已经成为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的活化石。短片就记录了身为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汪在郎准备2021年春节鱼灯会的过程。

鱼灯会是一项集体性质的活动,不仅需要每家人的募捐,同时也需要他们身体力行的帮忙。

老、中、少三代宗祖亲人汇聚在祠堂庭院,一边笑着聊天,一边报名为即将开启的鱼灯会做准备。

就连几岁的小孩子,课余也会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帮忙制作鱼灯,一脸认真地用胶布固定住鱼灯的骨架。

看似简单的鱼灯,其实制作起来有着不少门道。

比如支撑鱼灯的竹竿,必须选择3-4年的竹子。如果是超过4年的老竹,在制作过程中受到挤压很容易断裂。

而在“扎鱼”这道工序中,需要把握好鱼的比例。鱼灯一般分为鱼头、鱼身和鱼尾三部分,而每部分的比例和形状都要与真实的鱼相似。

审视并展现不熟悉的事物,难免会陷入猎奇的雷区。相比跟拍多年的纪录片,《年年有余之鱼灯》这部只有短短6分多钟的贺岁纪录短片,在创作过程中显然不具备充分观察并融入被纪录者生活的时间。

不过身为外来者的许慧晶,仍然延续了他一贯的人文情怀,在有限的时间里用镜头捕捉到汪满田村平淡、真实、美好,并能同每一位观众实现情感共振的细小日常:

长辈对直呼其姓名的晚辈看似严肃其实宠爱的教训

孩子们看到陌生人的到来羞怯又好奇,躲在一旁暗中观察

学堂里传来朗朗读书声,“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稚嫩的童声在古老的徽式建筑中传荡回响,碰撞出一种超越当下时间的新老交融。

更难得的是,许慧晶对这个村庄的探索并没有停留在目之所及的表面,而更深入挖掘隐藏在景貌与民风背后、与鱼灯相关的文化延承与情感传递。

鱼灯凝结了不同代际间宗祖亲缘的心血,它包含着亲族间的团结与信任,维系着亲情的紧密。

然而它对新老两代人来说,拥有着不同的情感含义。

老人们制作鱼灯,是为了留下祖宗的手艺与传统;

而年轻人们参与鱼灯会的准备,则是向自身“来处”的探视。

所谓“来处”,是命运与文化的根基,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思想与情感。

鱼灯会这项年俗仪式,对于生活在当地的百姓来说,就意味着一种文化上的“来处”。

老人们在教授年轻人手艺的同时,也引领他们回溯自己以及这片土地的过往,在他们的精神血液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基因。

不过,鱼灯诞生的600年来,世代相传的不止民俗传统与手艺,还有一套积极乐观的生活价值观念。

我们之前提到过,鱼灯代表普通百姓对新一年的期待与祝愿。

在某种意义上,它更是人们对未来始终报以美好希望的信念。

百姓们以虔诚的心态投入到鱼灯会的准备中,而这份虔诚,也投射出他们对生活最朴实真挚,且永不熄灭的热忱。

即便短片最后,鱼灯因为种种原因会无法如期举办,村民们仍然坚持将鱼灯整齐摆放在祠堂里。

老人和小朋友一起,在空间有限的中庭里舞动着鱼灯,像是要把快乐与祝福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虽然仪式停止了,但他们对未来的冀望却不会因此被摧毁、中断,而将代际更替中不断传承下去。

这种信念与热忱,恰好是当代人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缺失与遗忘的。

最近几年,每到春节,身边总会响起“年味越来越淡”的感慨和疑惑。

实际上,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比小时候拥有更多文化消遣上的选择,但与之背道而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却越来越贫瘠。

丧文化的盛行,年味的消逝,一定程度在于人们对现实的过度关注与妥协,从而丢失了曾经对生活最简单、真诚、炙热的期待。

我们一边缅怀着过去,但同时也在选择性地遗忘和抛弃:

你有多久,没有一家人齐齐整整聚在一起,点燃爆竹、欣赏烟花了?

有多久,没有蹲在电视机前屏息凝神地等待屏幕上的指针跳转到12点那一刻了?

又有多久,没有真心为新年的到来而欢呼与欣喜了?

而小时候陪伴着我们的传统年俗仪式,似乎也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失,和春节一样,变得不值一提。

然而这些仪式,恰恰构成了我们对春节年味最初的记忆。

它的存在,让这个辞旧迎新的时节变得与众不同,足以承载无数沉甸甸的喜悦与希冀。

而这,也是支付宝和许慧晶导演去往汪满田村,记录鱼灯会的初衷吧。

希望人们能从这坚持了600多年的年俗传承中,重拾对儿时新年的记忆与期待,也重拾对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重视。

不得不说,支付宝近几年的贺岁短片一直主打情怀牌:

2019年的《七里地》联合许鞍华导演,讲述了祖孙三代人的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福”字,串联起乡愁情绪;

2020的《到哪儿了?》,用春节回家路上一段充满波折的囧途,解读幸福与团圆的真谛。

这些作品传递出一种传统甚至理想主义的情感与价值观,却总是能不偏不倚地戳中当代人那根最敏感脆弱的软肋。

而今年的《年年有余之鱼灯》,落点同样在情怀。

它关注到曾作为春节主流却渐渐隐退至边缘的年俗文化,让人们重新看到并继续传承从前那些美好的存在。

那是我们的来处,或许,也将指引我们未来的去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3 天天影视

极速影院

电影天堂

电视剧

综艺节目

樱花动漫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