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华又把上海姆妈的形象带出圈了。
《心居》里她饰演大伯母苏望娣,小嘴哒哒哒说个不停,时不时带着忿忿的小情绪,市井气的台词,老上海的腔调,与她融为一体,自然真实。
看着她的脸,她的妆发,她的动作和语气,你很难不相信,她生活里就是这样的人。
01
张芝华饰演的“苏望娣”一出场就引起了大家的不适。
原著里,苏望娣的妈妈在澡堂里给人搓背的,爸爸更是烟鬼一个。
看名字就知道,也是苦命人一个,她身上有那些臭毛病,情理之中。
顾士海能跟苏望娣结婚,就证明他也强不到哪里去。
他们从黑龙江回到上海,有户口没房子。
还是顾士莲善心大发,给了她们一套房子得以安身。
可她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恩将仇报,斤斤计较。
顾士莲买房需要30万周转,她们夫妻俩支支吾吾,摆明了不想借。
理由是存了5年的养老钱,拿出来对利息损失太大。
大家都是活了几十年的人,谁又能骗得了谁呢。
算计自己人也就罢了,她把如意算盘都打到儿媳妇家人身上。
顾昕结婚,她心里藏着小九九,生怕把自己养老的家底都掏出来。
葛家除了承担700万的买房钱,还要承担葛玥顾昕结婚、蜜月的费用。
这样好的亲家,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可苏望娣竟然连买家具的钱也不愿意掏。
明明是亲家多出钱又出力,可她把功劳全都算在自己儿子身上,炫耀起来没完没了。
做事不地道也就算了,吃饭、说话更是嘴上没个把门的。
见葛玥父母第一次见面,天气炎热也不舍得脱下她那800元的大衣,佯装气场,一坐下立马原形毕露。
拿起桌布就往鼻子上擦,吃起东西来狼吞虎咽,吃完之后还要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一口。
饭菜掉到桌子上,她顺手就捡起来送到嘴里。
葛家失势后,她数落葛玥也就算了,还把人家爸妈也一起捎带上,言语犀利,毫不留情。
施源跟顾清俞结婚后,她在群里问施源是不是也住在女方家里,就为了给自己心里找个平衡。
张芝华凭借着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把苏望娣刁钻,刻薄的人物形象,立的稳稳当当。
这部戏,她只是诸多配角中的一个,可她总能在三言两语间,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真不愧是老戏骨,抢戏能力堪称一绝。
02
张芝华,1976年出道,跟陈冲、潘虹、张瑜是同时代的女演员。
论资排辈,说她是老戏骨一点也不为过。
年轻观众对她不太了解。
只知道她近几年演过不少母亲的角色,但没拿过什么大奖。
演技不错,但荧幕形象不招人喜欢。
纵观张芝华的职业履历,“上海大妈”的确是她无法回避的荧幕形象。
但她年轻时,也曾惊艳过一个时代。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芝华身上不仅有着上海女人的精致靓丽,更有着北方大妞豪迈开朗。
她从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音清亮有朝气,长相甜美有活力,经常担任向外国首脑献花的重任。
年纪轻轻就颇有胆识,不害羞,不怯场,这也使得她前期从艺之路走得非常顺畅。
那几年,她们学校接待外宾的保留的节目是《沙家浜》,之前饰演沙奶奶的同学被临时调走。
张芝华因为之前表现不错,所以被学校临时叫去出演“沙奶奶”一角。
对京剧一窍不通的张芝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唱得有模有样。
此后她更是成了上海市儿童广播合唱团的京剧独唱演员。
1975年,上影厂拍摄黑白电影《小将》,没有表演经验,但有演戏经验的张芝华,阴差阳错得到了主演女主的机会。
那一年她16岁,风光无限。
03
1976年,张芝华、张瑜、郭凯敏几人以学徒的身份加入上影厂。
上影厂对他们几人给予厚望,但也要加以磨练。
她们进入上影厂后的第一份差事,不是拍戏而是劳动。
跟着大明星去插秧,跟着导演去工厂、农村、煤矿、部队体验生活。
空闲时间张瑞芳导演带着她们几人排练话剧。
程之导演带着她们唱京剧。
还有老师专门教她们唱歌。
短短几年时间,张芝华在话剧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曙光》、《柜中缘》、《万水千山》、《甜蜜事业》等一系列话剧上演,让她成了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明星。
郭凯敏跟张芝华的身份问题相似,所以她们有很多共同话题。
两人没事就黏在一起,厂里人都以为她们恋爱了。
张芝华却说她们是非常纯洁的友谊,如果真恋爱了,一定会告诉大家。
1979年,《庐山恋》火爆荧幕,郭凯敏一跃成为当时最受观众欢迎的小生。
那时候他和张芝华还没确立关系,但也有了不少情愫牵绊。
面对电影史上的第一吻,张芝华不免有点吃醋,忍不住问郭凯敏,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1980年,张芝华跟郭凯敏合作了电影《好事多磨》后,成了真正的夫妻。
她满心欢喜地沉浸在自己的爱情之中,却不知命运为她安排得“好事多磨”,开始慢慢上演。
04
自从国家恢复高考以后,张芝华没事就在琢磨考大学的事情。
她心里很清楚,她们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没有大学文凭重要。
她下定决心要考北电,一年时间不接戏,专门用来复习文化课。
她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成绩非常优异。
可人算不如天算,张芝华计划得再好,也赶不上变化,厂里决定她跟丈夫郭凯敏之中,只能有一人去北京上学。
层层考量下来,张芝华以优异的成绩落选了。
说不委屈,那一定是假的。
但张芝华心里还有一层考虑,丈夫去深造也是一件好事。
男主外女主内,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惯例。
她虽然是个演员,但也是妻子,妻子支持丈夫的事业,天经地义。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郭凯敏去了北京,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张芝华慢慢淡出舞台,成了面目模糊的家庭主妇。
她生孩子的那一年,难产大出血,身体出现极大损伤,郭凯敏在北京,并没有及时赶回来。
1986年,张芝华在自己的工作总结中写到:我给国家贡献了一个健康的小公民。
其中的凄凉和苦楚,不言而喻。
有了孩子之后,她更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郭凯敏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无暇顾及家庭。
两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但又没时间解决。
就这样一直拖着。
直到有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陌生女人,敲开了张芝华的门。
张芝华瞬间懂了,不爱了,那就算了。
她对爱情有信仰,她不允许任何人轻贱她的爱情,她义无反顾的离开,连个背影都不曾留下。
05
转身离去时有多潇洒,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讨生活就有多么不容易。
“我觉得我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一无所有,作品没有,家也没了,我曾经那么想要一个家,但是只换来了这样的结果。”
心如刀割的张芝华,总是背着父母孩子,一个人躲在角落,偷偷舔舐伤口。
为了担负起家庭重任,她把之前丢下的技能一个个捡起来,演戏、主持、配音,有活就干。
空闲时间走穴演出,一曲京剧,一首民歌,大年三十也不停歇。
她这么拼命工作,就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可儿子偏偏不太听话。
去同学家玩,把同学心爱的小汽车偷偷带回了家。
张芝华发现之后,怒火中烧,拿起衣架,就往儿子身上抽。
她绝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既然动手了,就一定要让儿子记住这个教训。
晚上儿子睡着之后,她一个人掩面痛哭。这种辛酸和无奈,只有当妈的才能懂。
有一次,儿子的老师告诉张芝华,你的儿子心理有问题,上课上一半就跑了出去。
后来儿子告诉张芝华,他看到一个小平头,以为是爸爸来看他了。
这句话又一次击中张芝华的心,甚至比前几次更加猛烈。
她突然明白,有些东西,她真的给不了孩子。
父母离婚,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孩子装着没事,不代表真的就没事。
张芝华儿子大学都要毕业了,还没有谈过恋爱。
儿子的一句“害怕”,让张芝华很心痛,
她明白,尽管当年那么体面的分手,还是给孩子造成了阴影。
她劝儿子要大胆一点,勇于尝试,
自己离婚还带着一个孩子,都找到了爱情,
更何况他还那么年轻,那么优秀,何愁找不到对象。
只是一点,认定了,就不要轻易放手,爱情是需要信仰去维护的。
06
张芝华离婚后,朋友给她介绍了不少海外华侨,她可都拒绝了,爱情的神圣不是金钱可以左右的。
她虽受过伤,但依然信仰爱情。
人人都说她处在人生低谷,劝她差不多的了。
可她从不觉得自己会一直处于低谷,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都会有出头之日。
就这样一个叫查国钧的旅美画家出现在了她的生活里。
这个比他大15岁的男人,让她重新体会到了爱情的滋味。
他们俩之间有着很大的代沟,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就是这鸡毛蒜皮的日子,让她倍感幸福。
查国钧很慢,出门慢,走路慢,做事慢,慢到让张芝华心烦。
张芝华很快,化妆快,走路快,做饭快,就连吵架嘴都快。
这看似天南海北的两个人,逐渐在生活中找到默契。
逛街时,张芝华看衣服,查国钧看画布。
查国钧慢,那张芝华就一个人出门。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书房,有各自独立的房间,他们经常拌嘴,但也有说不完的话。
看了一个好看的电影,能从电影院门口,一直聊到半夜。
看到很烂的片子,张芝华扭头就走,查国钧看的津津有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张芝华是个乐于做家庭妇女的人,所以她跟郭凯敏注定走不远。
查国钧虽然处处都是毛病,但也让张芝华在烟火气中,看到幸福的本质。
07
对于张芝华来说,她的这一生,机遇和霉运并存。
年纪轻轻就走上了戏剧的舞台,受到诸多大导演的青睐。
同龄女演员还在为前途发愁之时,她已经步入了人生另一个阶段。
年轻时她拍过不少大制作的剧目,可大多都因不可抗力的因素,无法上映。
婚姻让她短暂失去过自我,但也让她看清生活的真相。
武珍年导演把她捞回演员的道路。
赵焕章导演把《沂蒙山人》的剧本放在她的眼前,让她重新找到做演员的骄傲。
后来的她,大多演的都是不讲理的上海姆妈角色,但她很开心,也觉得很过瘾。
她喜欢做家庭主妇,也乐于演家庭主妇。
“妈妈是个很宽泛的身份,并不会限制女演员的可能性,只不过国产剧里的妈妈太局限了。”
张芝华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还原一个真实的上海姆妈。
乐观、精明、善良、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不刁钻,更不蛮横。
《心居》中她没做到,那么她还会等下一个机会,直到她演不动的那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