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凄美爱情外衣下掩藏的是导演对英雄主义的另类解读

网络影视资讯人气:885时间:2022-04-03 13:45:04

《燃情岁月》是由爱德华·兹威克导演的一部上映于1994年的爱情、剧情、战争、西部电影。影片自上映以来便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大奖和最佳音响、最佳艺术指导提名,以及豆瓣8.8的评分。但这些标榜在明面上的荣誉都不能直接诠释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唯有深究,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魅力。

影片的故事背景始于二十世纪初,主要描绘了生活在美国西部原野上的鲁上校一家的概况,并利用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的叙事方法,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聚焦于其对凄美爱情的歌颂之上,但抛开爱情的外衣,我更看重导演对“西部”类型片中英雄主义的另类解读。

接下来,我将通过片中角色,深究导演爱德华·兹威克是如何颠覆固有的英雄主义形象,且怎样去创造新的英雄主义形象。

一、最不起眼的配角或是对英雄主义的最大颠覆

1、山莫对战争的热情是导演对英雄主义发出的最强质疑声

由亨瑞•托马斯饰演的山莫是退居西部草原上的鲁上校的小儿子。虽然这个角色的戏份在整部电影中占比不大,但是他的存在和影响都时刻在提醒观看电影的观众——他是《燃情岁月》这部电影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青少年期的山莫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之于影片最大的意义是在他成年之后。成年山莫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美国西部草原上驶过的火车旁,一并出现的还有他的未婚妻苏珊,成年后的大哥艾佛瑞,以及两鬓带霜的父亲鲁上校。他在一众亲人的陪伴下骑马游荡在西部原野之上,而这时的他没有或是很少表现出对久违亲人的关怀,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德军侵略他国的战争上面。尽管鲁上校表现出了对战争这个话题的不耐烦,但山莫还是滔滔不绝的说了很多有关战争的事情。

山莫对战争的热情远不止于此。家庭的晚宴上本是嘘寒问暖,与家人庆祝的时刻,但山莫依旧没有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上,而是开始了他对德军进攻英军的看法以及想要奔赴战场帮助英军的想法。尽管他在父亲鲁上校的呵声之中说出了

“你不想我们逃避责任吧”

,但深知英国自卫战对山莫这个美国人来说并无多大关系的我们还是会禁不住感到疑惑——山莫对于战争为何会如此热情,乃至与家人见面的第一时刻不是家常而是战争,且战争和他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虽然山莫将对战争热情的原因归结于

“捍卫自己的东西”

,但我们知道英国的安危与山莫这位生活在美国的民众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更不存在所谓的

“捍卫自己的东西”

其实造就山莫对战争如此关怀的真正原因始于“西部”类型片对其赋予的最主要的特点——对英雄主义的极端崇拜。山莫崇拜英雄主义,

他对战争的热情来自于对荣誉的渴望和对英雄主义的理想化——他过分简单化战争,过分在意虚无的荣誉

,正如他在写给苏珊的信件中质问的那样

“想在战斗中像父亲那样脱颖而出是错误的吗?”

他对战争的意图仅是能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了防卫或是救助。

所有对战争的热情,对护卫别国家园的热情,都源自一股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和对荣誉的极端渴望,这种崇拜导致山莫失去了对战争残酷的判断,以至于他才会在亲身经历战争的时候发出“这儿的恐怖情形笔墨难以形容,情况和我所想的截然不同”的感叹。战争难道对于个人仅是荣誉吗,仅是为了脱颖而出吗,仅是为了彰显个人吗?英雄主义所体现的精神就是对战争的亵渎吗?这是导演通过镜头对英雄主义发出的最强质疑声。

2、山莫面对死亡时最真实的感受是导演对英雄主义的一种颠覆和反讽

尽管身在战场的山莫已然表现出了对战争的恐惧,但山莫最终还是做出了具有争议性的行为——当侦察兵受伤不能奔赴前线的时候,他还是自告奋勇前往了德军的阵地。我们可以为山莫的这一行为摇旗呐喊,但我们又不得不对这一行为画上问号——

山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真的是对英雄主义的歌颂吗?

影片对于山莫来说极具意义的一段场景应该是山莫持枪躲避德军的炮火,在枪林弹雨中寻找生存的机会,但还是被毒烟模糊了视线,挣扎中缠绕在了铁丝之上,最终被其叫声引来的德军架起的机枪杀害。这是一段很有象征性意义的场景。

听到崔斯汀呼喊时,山莫脸上浮现的一抹笑容

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对这一场景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战争残酷的感叹上面,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被铁丝缠绕住身体的山莫在听到二哥崔斯汀呼唤时脸上浮现出的那一抹笑容。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欣慰的笑容,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渴望的笑容。

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无惧生死、不怕牺牲的,但崇尚英雄主义的山莫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渴望活着,这无疑不是一种人的本能,但谁也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对英雄主义的颠覆和反讽呢!

二、主要角色出场时场面调度的元素和构图的变化是对英雄主义的重新定义

1、崔斯汀之于战争——导演对固有的英雄主义发起挑战

作为影片的主角,崔斯汀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他对于保卫家园的战争并不感兴趣,唯一奔向战场的理由就是保护自己的弟弟山莫。而在山莫战死之后他虽表现出了极端的痛苦,但还是和山莫的未婚妻发生了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爱情使然,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就在观众以为他会为了爱情而稳定终身的时候,他又无缘由的离开了苏珊,开始了毫无止境的杀戮(发现的猎物无一幸免),以及肆无忌惮的放纵(吸食鸦片,与众多女人鬼混)。崔斯汀一连串反常的举动给观众留下了一脸的问号。

导演到底想要通过崔斯汀这一人物表达什么样的意义?

虽然导演并没有通过影片中最直接的台词告知我们答案,但还是通过很细微的镜头语言向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回答了这个问题。

影片中关于战争的话题大多集中在山莫这一人物身上。山莫晚宴上与父亲鲁上校展开的争论,以及山莫直接告知众人他将要前往前线的讯息,在这几个场景之中我们很难看到崔斯汀对于战争的态度,但是我相信看过电影的观众一定记得那个让所有人为之一惊的场面——崔斯汀和山莫的未婚妻苏珊差点亲吻在了一起。所有人在关注这个场景的时候只注意到了令人荷尔蒙飙升的爱情元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崔斯汀手中拿着的那本鲁上校写的有关劝导政府对印第安人不要发动战争的书籍。这一出现在场面调度中的元素在很大意义上就表明崔斯汀与自己的父亲一样,对于战争,他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有点排斥。但崔斯汀最终还是参加了战争,而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保护自己的弟弟山莫。

如果说崔斯汀是一名英雄,那么势必会遭到很多人的反驳——英雄的定义不应该是行侠仗义、救死扶伤、精忠报国吗,对于保家卫国并不感兴趣的崔斯汀为何能被冠以英雄的称谓?这就是影片的关键所在——

对固有的英雄主义发起挑战。

导演就是通过崔斯汀的各种行为对世俗观点发起冲击,达到敲碎世俗己见的效果,从而创造一种新的英雄形象。

2、崔斯汀之于救赎——导演对英雄主义的重新定义

有关崔斯汀这一新的英雄形象的定义最关键的就是“救赎”二字。影片中成年崔斯汀的第一次出场始于去接山莫的路上。辽阔的美国西部原野上,导演以雪山和丛林的环绕作为背景,将骑马牵马的崔斯汀放在更为宽阔的视野正中央,以缓慢靠近镜头的方式表达着这一时刻崔斯汀最细微的特征——青春阳光,不孤单,有兄弟,有他热爱的生活方式(捕猎)。

而当崔斯汀第二次骑着马出现在西部原野上时,导演很明显使用了比较狭窄的景框,显得崔斯汀看似伟岸而又孤独,似乎象征着崔斯汀内心因为山莫的死已然发生了扭曲。

崔斯汀第三次出场是极具画面性的。导演用群奔的马腿作为特写镜头的开始,伴随着一群奔驰的骏马,穿着西装的崔斯汀骑马出现在宽阔的景框之中,继而通过崔斯汀脸部特写显露出来的柔和,深刻展现了崔斯汀彻底的改变。

三次不同的出场导演利用了不同场面调度的元素和不同构图,试图去创造一个人的改变,观看电影的我们也因此能深深体会到影片中崔斯汀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简单归结为无知——悲痛——解脱。

生活便是如此,有烦恼,有心魔,最重要的是能解决烦恼,释放心魔,完成救赎。而导演在表达一个人改变的同时,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英雄的定义——

那些能够面对自我困境而完成自我救赎的普通人,同样可以被定义为英雄。英雄从来都是我们对他人的定义一样,很少有人真正给自己发出英雄的定义。英雄也不仅仅是行侠仗义、精忠报国、无私奉献的理想化形象,他们也有可能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有着苟且,有着情欲,渴望亲情。

正如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写道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追求那种大风大雨,但是人在认清现实的黑暗之后,仍然抱着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这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消极的一种反抗,这就是现实生活的英雄主义。”

每一位普通的人只要能够直视生活带来的苦涩且笑着面对生活,直视内心的阴暗,完成对自我的救赎,亦可以是一名英雄。

三、结语

《燃情岁月》除了导演对英雄主义的另类解读,还有一点值得观看电影的我们去深思。

谁都有懵懂无知的时候,正如影片中的主角崔斯汀一般,可以年少无畏向灰熊发起挑战;谁都可能在生活的途中遇上坎坷,就如崔斯汀一般,亲眼目睹弟弟的死亡,而在爱情中又要面对世俗伦理观念的拷问,但最关键的是谁能在经过年华的美好,历经岁月的沧桑之后,依然可以面带柔光的对待生活?崔斯汀这一人物赋予今天的我们最大的意义不是他意乱神迷的感情,亦不是放荡不羁的性格,而是能在经历过生活的不美好之后依然能美好的生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3 天天影视

极速影院

电影天堂

电视剧

综艺节目

樱花动漫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