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神剧《雷霆战将》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作为一部背景设定在1940年代的抗战剧,我方战士抹着发胶、叼着雪茄,还住欧式大别墅里、和美女护士谈起了恋爱,这些制作团队把观众的智商和审美按在地上摩擦的设计,可谓天雷滚滚,也难怪遭遇网友群嘲:抗战神剧至少还在抗战,这部剧就是来走秀和卖发胶的。
就在两天前,该剧已被勒令在湖南卫视停播,并且全网范围内下架。
之所以这次引起这么大的舆论反应,主要原因是在播出之前,该剧一度打着《亮剑3》的头衔进行宣发,但除了男主角都叫云龙,两剧可以说没有任何相关和相关性,创作团队也许是刚买上电视,刚通上网,对《亮剑》的力量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自己触了一个怎样的雷。
李幼斌老师版的《亮剑》因为角色真挚动人、背景真实可信,2005年首播以来一直保持居高不下的热度,累计重播已达3000次,在豆瓣超过13万人打出了9.4的高分,超过99.9%的国产战争剧,"李云龙团长"在该剧中的表现更是被作成各种表情包,成为一代亚文化青年的接头暗号。
如果主创们能放下一些自以为是,调研一下这部剧想对标的受众,可以去品品《亮剑》在B站上拥有的恐怖播放量:
毫不夸张的讲,B站的网友们早就把老《亮剑》玩出花来了,在这届年轻人心里,《亮剑》已经成为抗日剧题材里的镇网之宝,其地位正在逐渐和86年版的《西游记》拉平。
而另一方面,在抗日神剧的黄金10年中,各路观众早已对套路免疫,在不断被刷下限的同时、对烂剧的容忍度也已到达极限,抵抗抗战神剧,早就已经成了这届年轻观众的集体共识。
都已经2020年了,《雷霆战将》还打着"青春抗战剧"的名号,想要用"热血、偶像"来收割这波年轻观众,无疑已是【此路不通】。
不过,估计制作团队对这部剧的质量也没什么自信,借势宣传一波后,11月3日播出时就删去了《亮剑》的头衔,但因为影响实在恶劣,还是成功引起了《人民日报》的注意,被点名批评后全面下架。
在这件事情上,各路网友口径出奇一致,无不大快人心、拍手叫好。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网友们对于《雷霆战将》这一部剧的爆发式宣泄,更是针对这一类国产剧的集体讨伐。
—— 《雷霆战将》这部剧的堕落,揭露出了至今还余毒行业的某种潮流:
流量大于质量
营销大于内容
而这背后操作,大家也早已心知肚明,因为某些影视公司还抱着"流量大于一切"的投机心理,演员片酬居高不下一直是影视行业的长期问题,当剧组的费用大头都用来请明星了,其他一切只能从简,创作一懈怠、审美一倒退,对作品制作的基本尊重和诚意也就让位了。
就像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总有一种自己在看竖屏短剧的错觉,男女战士都很养眼,但服化道满屏违和,编剧更像是送盒饭的来兼职的,虽然没有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情节,但同样与真实历史高度隔离,实在难以让人欣赏。
根据舆论来看,显然这届观众也已经开始回归理性,只靠偶像小鲜肉已经行不通了。
2018年,已被不少媒体称为流量明星死亡元年,曾经的四大流量小生鹿晗、杨洋、李易峰、吴亦凡接连遭遇滑铁卢,主演的影视剧票房和收视率持续败北。
而两年来更多的数据已经发出信号:
流量明星逐渐失效,粉丝的热情被烂片消耗殆尽,观众还是更想看好故事和好表演。
除此之外,整个行业的规则也来越趋向秩序化,11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通知其中提到:
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坚决防止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高价片酬、唯收听收视率等不良倾向。"
并倡导:"严格控制演员、嘉宾片酬,倡导演员、嘉宾以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零片酬参与公益性节目。"
给大家简化一下,就是说建议取消天价片酬,建议明星零片酬出演公益。
对于影迷和良心创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零片酬"的要求有些苛刻,不过我们不难看出,如今不论银幕里外,明星和演员们靠实力获得与之"等价"的片酬,已经是大势所趋。
也就是说,好演员的春天已经到了,那些靠扮丑卖乖、强蹭流量的下流伎俩拍剧的组织,很快就偷不到鸡,还要把米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