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东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父亲马季是传统相声大师。
按理说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他将来很大一种可能是走上“相声”的道路。
可做为“一代宗师”,马季却从来没教过马东自己的看家本领,用他的话说就是:
相声门道太难了,不想让“没有天赋”的儿子左右为难。
而巧合的是,小时候的马东也从来没有想过学相声。
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因为父亲是一名相声大师而“苦闷”。
记得有一次,年少的马东在街道拐角处、被高年级的同学摁着脑袋说:
来,说段相声。
他不会,因此受了不少“欺负”。
第二天,他跑去告诉老师。
结果整个办公室的老师,没有马上去解决矛盾,而是满眼期待地对他说:
来,先说一段。
类似经历,还不止一次。
年少的马东,吃了太多父亲的“亏”。
那个时候,“马季的儿子”这五个字,是他最不想听的。
所以在18岁那年,马东只身一人跑去了澳洲学IT。
8年的时间里,他只见过父亲一次。
当时马季到澳洲做巡演,马东坐在台下看。
舞台上的马季,迟疾顿挫、一腔一调,都皆恰到好处。
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的看懂父亲,才发现父亲的艺术造诣,原来远超于自己的想象之外。
一次演出,算是彻底解开了他的心结,他也从心里开始接纳父亲。
而父亲对待舞台和对待观众的态度,更是深深地震撼了年少的马东。
许多年后,他都还记得一个场景,那是父亲在领终生艺术成就奖的时候,用颤抖的手拿着麦克风说:
我这一辈子,最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个最艰苦的岁月中,我依然顽强地说了几段相声。
马季虽然从未教过他相声,但却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他对舞台要用心、对观众要谦卑。
马东一直把他记在了心里,而那也成为了他之后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当初去澳洲读IT,是因为年少的马东一直想逃离父亲。
只是那时候的他,光想着远走,却忘记去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与父亲“和解”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胡瓜主持的《金曲龙虎榜》觉得挺有意思,心里想:
原来这样主持也可以混饭吃?我好像也能做到。
脑子一热,他放弃了一个月比父亲一年挣得都多的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回国。
可惜的是他满怀激情的回来,却发现并没有合适机会等着他。
没办法,他只能到北影学电视专业,然后跟着电视剧组混,做广告公司。
断断续续的过了两年,他才等到了湖南卫视的《有话好说》。
那时的马东,充满了“少年心气”。
而且几年的国外生活,让他的思维很超前,因此筹备了不少好的选题,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但遗憾的是,开播了一年半,就因为探讨一些话题被停播。
因为是自己的第一档节目,马东还为此伤心了一段时间。
不过在那之后,他好像就突然“开窍”了一样。
2001年,马东竞聘节目《挑战主持人》制片人成功,进入了央视。
随后他的事业,是真正的顺风顺水。
从《背后的故事》、《文化访谈录》、《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歌声飘过30年》,一步步,马东一直走到了春晚总导演的位置。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可以备受尊敬地在央视结束自己职业生涯的时,他却突然离开了。
许多人都不解他的离去,他回应道:
我觉得我自己能在电视台做的事做完了。
那一年,他45岁,辞掉了工作十几年的铁饭碗。
3
但其实他的离开,并不像年轻时一样毫无准备。
离开1年内,他就到了视频网站担任首席内容官,负责内容采编及制作工作。
并且不久后凭借《奇葩说》,一炮而红。
两年后,他又卸任了内容首席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除了《奇葩说》,他又带着一群年轻人相继做出了《饭局的诱惑》、《拜拜啦肉肉》、《好好说话》、《黑白星球》等各种大热综艺。
去年的《乐队的夏天》,不仅带火了乐队,更是成为了继《奇葩说》后又一档现象级综艺。
马东,再一次火了。
可其实一路走来,很多人都在质疑他。
《十三邀》中,许知远就曾经表达对他的“疑惑”。甚至在许多人的意识中,一直觉得他是”犬儒主义”。
确实不可否认,他做了很多顺应潮流的节目。
而在“世俗”层面,他获得了太多的成功。在商业方面,他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可做节目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只有他能一次次的做出爆款?
马东曾经总结过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多次归零”的过程。
26岁从澳洲回到,归零。
从湖南台回到北京,归零。
2004年我开始做《挑战主持人》制片人,2006年我做大赛,后来不做了,在综艺这块归零。
然后离开中央台,我又归零。
很多人在一个领域里面做久了,总有伴随着经验积累而产生的傲气,和对于陌生事物与日俱增的恐惧感。
但是马东很好地把自己融入进了各种环境里,你似乎看不到他的自我,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精确。
为了做好《乐队的夏天》这档综艺,他将完全是音痴的自己、放置于“超级乐迷”的位置里。
跟乐队的人硬聊,连官宣都写着:
我是这个舞台上最无知的人。
节目中,他可以一本正经地讨论新汉语拼音方案、满眼深情地评论《红楼梦》。
也可以成为一个满嘴跑火车、八卦女神感情生活的贱贱直男。
就正如马东自己所说:
我是一个身段柔软的人,我在任何一个容器里,都可以盛满这个容器。
也正是因为此,他才能够融入到时代中。
51岁的他,能够带着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员工,做着90后吹捧的爆款节目,却又能凭着过去的经验和阅历、调控着每一个细节。
只是精明如他,年少时经历过一次“曲折”后。
即使可以“管住”自己,却无力于身边的人。
4
这些年,谈到马东的成功,很多人都会谈到“妥协”两个字。
不可否认,为了节目,他曾做出过很多妥协。
但这其中,他也有过自己的坚持。
早年的《奇葩说》中,他再次把当年的“话题”放了出来讨论。
也是在那一期节目中,蔡康永含着哭腔说:
我们并不是妖怪。
坐在他身旁的马东,好像还和当年一样“青涩“、“幼稚”。
但遗憾的是,那一期节目播出不久就被下架。
在《十三邀》中,许知远问他,当初《有话好说》的停播,对他有什么影响。
他笑着回答道:
从那以后就成熟了。
而也正是这种成熟,让他能做出一档又一档大热的节目。
却也让当初的那个“少年”,越走越远。
全文完
是结束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