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自开播以来,备受好评,豆瓣高达8.6分,观众纷纷声称,这部电视剧刷新了自己对战争剧的认知,体验感非常真实,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惨烈和中国志愿军的军魂。
毛岸英牺牲、五十军死战、长津湖冰雕连、铁原阻击战,每一场战斗,每一个场景都看哭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目前剧集已经播出32集,后面还有不少重要的战斗,要说最惨烈的当属上甘岭战役了,关于这场战役的惨烈,65年前的经典电影《上甘岭》已经告诉我们了。
《上甘岭》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上映,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从导演、编剧再到演员,每个人都努力刻画真实的战争和人物。
影片中激烈的战斗场面,经典的台词,物资匮乏依然坚守阵地的不屈精神,令无数人动容,主题曲《我的祖国》,至今都为人们传唱。
但在电影上映后,许多亲历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却无法认同这部影片,认为"影片中的场景不像在打仗,像是在打着玩"。
01、电影中的故事
1952年的秋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仅集结了6万余士兵,更是装备精良,以170余辆坦克、300余门大炮以及3000余架飞机的强悍组合,向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发起了猛烈的轰炸,上甘岭战役由此爆发。
八连连长张忠发接到上级的命令,负责上甘岭阵地守卫任务的执行,在阵地坚守24小时,牵制住敌人的火力,给后援部队争取足够的时间。
但联合国军不仅人数占绝对优势,装备更是精良,火力异常凶猛,仅仅一个上午,他们就发动了23次进攻。虽然张忠发率领八连拼死顶住了敌人的猛烈进攻,但是自身的人员伤亡也很惨重。
随着敌军源源不断地增加兵力和火力,八连显然有些抵挡不住。此时师指挥所传来了命令,让张忠发放弃上甘岭597.9高地,撤兵到坑道里,为下次的战斗保存实力。
撤到坑道里的张忠发,发现他们正处在敌人的大后方,这正是突袭的好机会。于是张忠发果断进行战斗部署,主动攻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却也暴露了八连的位置,令自己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即使如此,张忠发及八连所有的人也还在坚守着阵地,因为他们收到上级的命令,需要拖住敌人,给后援部队争取时间。
但是坑道里的艰苦条件,让战士们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严重缺水、粮食不足、战士受伤……但靠着每天一块压缩饼干、少量的饮用水、不屈的意志和战友们的鼓励,八连的战士们在上甘岭顽强地坚持战斗了24天,等到了救援军的到来,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02、电影的拍摄背景
1952年11月,中国志愿军经过43天的惨烈战斗,击退了联合国军高达900多次的进攻,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在了解到上甘岭战役的情况之后,毛主席指示相关部门,将这场战役拍成电影,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
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非常擅长拍军事题材的电影,于是接下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并迅速成立了由沙蒙、林杉、曹欣、肖予组成的创作班子,并由经验丰富的沙蒙和林杉担任影片的导演。
剧本的创作也经历了一波三折。起初,创作班子打算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全景式的战斗影片,但是沙蒙认为如果采取这样的拍摄方式,不仅经费过高,而且不足以打动人。
于是,沙蒙和林杉率领着摄制组前后多次去到了上甘岭实地考察,并且采访了100多位亲历者,记录了50余万字的材料。
在采访完亲历者后,沙蒙决定将镜头聚焦在上甘岭战役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第15军第45师135团7连,从一个连队、一个坑道中入手,由小及大,打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样一来,整部电影都会显得更加生动。
确定了剧本、选定了演员,为了让演员能够感同身受,摄制组同演员们一起再次来到了上甘岭实地考察。
本来战争结束后的朝鲜是一片青山绿水,但偏偏上甘岭仿佛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不仅没有树木,甚至土里还有着战斗时留下的碎片。这种场景,让演员们仿佛感受到了当时战斗的惨烈。
于是,影片中的外景拍摄地就定在了上甘岭,但由于条件限制和影片的艺术需求,坑道的拍摄地点挪到了国内,负责美工的刘学尧和特技设计蔡光经过多方考察,选择了相似的地形,打造了更为宽敞、环境更好的坑道,以求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03、 演员的选定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有优秀的演职人员,还离不开优秀的演员。作为经验丰富的导演,沙蒙深知演员的重要性,于是在选择主演的时候颇为慎重。
①高保成
据了解,影片中的八连连长张忠发就是现实中七连的连长张计发,在挑选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的时候,沙蒙很是慎重,直到看到了高保成,他才做了决定。
但是摄制组中有人认为高保成的年龄不太合适,不过沙蒙很是坚持,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张忠发。
在这之后,高保成还参演过电影《狼牙山五壮士》、《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等经典影片。
而且在塑造张忠发这个角色的时候,摄制组很是巧妙,他们并没有把他打造成一个高大、伟岸、没有缺陷的英雄,而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紧张的时候就得喝水,但是却又老谋深算,有着较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有着绝佳的心理素质。
而且这样一个领导却又没有架子,跟战士们一起捉松鼠;还"知错就改",从不避讳自己的错误。这就让张忠发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而又个性鲜明,彰显了普通人的不平凡。
据了解,张忠发的原型张计发仍然在世,出生于1926年的他如今已经95岁。但是同样是1926年生人、饰演他的高保成却已经不在了,享年78岁。
②刘玉茹
女卫生员王兰是影片中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据了解,这是在编剧林杉看到一篇对女战士王清珍的事迹报道后,在影片中加入的角色,王兰的原型便是王清珍。影片中的王兰,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照顾伤员,而且唱出了那首经典的《我的祖国》。
王兰的饰演者名叫刘玉茹,据了解,刘玉茹与王兰的火花仅仅是个偶然。因为一开始王兰的饰演者选定的是一位歌剧演员,但是在看到了去看望姐姐的刘玉茹之后,沙蒙果断拍板,由刘玉茹来饰演王兰。
但是在这之后,刘玉茹退出了电影圈,《上甘岭》也成了她的第一部和最后一部电影。
③饰演联合国军的演员
众所周知,参与上甘岭战役的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因此,如果想要较为真实地展现战争场面,还会需要不少的白人或者黑人群演。
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邀请黑人、白人群演是很难实现的,不过摄制组不愧是摄制组,他们想出了一个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绝佳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用中国人假扮,给中国人贴上鹰钩鼻、大胡子,来饰演美军。
而且摄制组另一个巧妙之处在于,当需要展现美军的剽悍之时,他们并没有把镜头对准美军,而是对准了火花四射的枪口,这也就避免了"假美军"的露馅。
04、亲历者的"异议"
前面提过,为了较为真实地展现战争场景,摄制组采访了100多位亲历者,并且邀请他们观看样片,并对电影提出自己的意见。
据了解,张忠发的原型张计发在看完样片后,提了不少意见,不仅提出了电影远远没有展现战斗的残酷,并且影片中的女兵也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当时七连只有一个男卫生员。
曾担任师长的崔建功也表示,"凡能动的我都让上阵地了,唯独没叫女兵上。"不过他的一句"电影可以虚构",也帮助了摄制组,让很多士兵不再多说什么。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士兵们提出,由于坑道中缺水、他们在战时只能喝尿的情况并没有展现出来,对此沙蒙也解释道,"艺术反映生活,但生活不等于艺术。"
他也担心,如果真的把喝尿的场景拍摄出来,让人们看到在坑道里得喝尿,出了坑道就有可能战死,那么不利于鼓舞士气,反而会打击人们当兵参战的积极性。
现如今,距离《上甘岭》这部电影上映已经过去了65年,但这部电影带给人们的震撼依然存在,虽然在有些情节上的设置不为亲历者所认同,但却让很多人通过影片,看到了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和无畏牺牲的精神,在豆瓣上的评分更是高达8.1。
即使它是一部黑白电影,即使当时没有很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演职人员的认真负责和殚精竭虑,这部长达124分钟的战争题材影片一经播出,便成为了经典。
恢弘大气的战争场面、惨烈的战斗程度、细致鲜明的人物刻画、力求真实的深情演绎,都不禁令人动容。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为了向人们展示战争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精神,中国电影资料馆历经63天不休的努力,完成了对电影《上甘岭》的4K精致修复,以更清晰的观影体验,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就如同郭兰英演唱的影片主题曲《我的祖国》一般,经典流传。(撰文:西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