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江大河2》里有过这样一段小插曲,一闪而过,却令人印象深刻——
中美合资谈判,梁思申带着美方代表审阅东海的一系列合同,但一到点,两位美国同事就直接下班走人,面对宋运辉的疑问,梁思申解释:
“富有职业精神的美国人,要用生命来捍卫他们的8小时工作制。”
细究起来,8小时工作制在美国其实也不是那么绝对,但和国内一线企业以996为缩影的常态加班文化相比,确实也能看出两个国家文化层面的分歧。
这种差异不单单只体现在“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上。
比如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优待俘虏,晚上还邀请俘虏观看了文艺表演。
看着台上的姑娘们,美国军人吹起了口哨,他们觉得自己这是表达欣赏,但在中国人看来,这一行为不仅不礼貌而且下流龌龊。
同样,这种“文化分歧”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层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医和西医。
比如刮痧,在当下的社会,刮痧已经成为不少人养生保健的“必备选择”。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刮痧基本就是和“健康”对等的一个概念;
但在美国,这一身体理疗手法却很难被接受,甚至能给你带来“牢狱之灾”。
20年前,由梁家辉、蒋雯丽、朱旭等主演的影片《刮痧》,正是讲述了一场由刮痧引发的轩然大波。
许大同(梁家辉饰演),8年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如今已经是一名颇有名气的游戏设计师,妻子简宁(蒋雯丽饰演)温柔贤淑,儿子丹尼斯可爱乖巧,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妥妥的人生赢家。
借自己设计的游戏获得大奖的契机,许大同把父亲接到美国,一来是让父亲看看自己在美国做出的一番成绩,二来准备给老人申请美国绿卡,让他在自己身边好好安享晚年。
许父就这样住下了,看着家中可爱的小孙子,老人家百般疼爱,一点委屈都舍不得让孩子受。
有一次丹尼斯着凉闹肚子,许父因为看不懂药瓶上的英文说明,便试着给小孙子刮痧祛病。
简宁看着儿子背上刮痧留下的红印,不免有些心疼;但大同告诉妻子,这都是刮痧后的正常现象,他小时候父亲也常给他刮痧,也确实有效果。
没过多久,丹尼斯因为不小心摔伤送到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在丹的背上发现了刮痧留下的红色印记。
在我们看来,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对不明就里的美国医生来说,这几道触目惊心的伤痕,简直就像在哭诉丹尼斯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虐待。
医生立马联络了儿童福利局,工作人员看到孩子情况后即刻下达命令,禁止许大同夫妇和孩子接触,同时一纸诉状,准备控告许大同夫妇虐待儿童。
两天后的听证会上,尽管许大同一再向律师和法官等人解释,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是为了给儿子治病,但在场的人听的云里雾里,完全无法理解。
一边是许大同玄乎其神的说辞,一边是丹尼斯背部的“伤痕”照片,两相对比,崇尚理性的法官自然更相信眼前的证据。
第一次听证会以许大同的失败告终,就连一直支持他的上司兼好友昆兰,也在怀疑这个看起来踏实诚恳的年轻人,是否真的对孩子施以暴力。
最后律师给俩人指了条路:想要孩子回来,就不要再纠结于都搞不懂的“刮痧”,而是尽力向法官证明,他们究竟有多爱孩子。
面对目前的窘境,许大同深感无力:父亲爱儿子本身毋庸置疑,如今却要通过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爱,简直荒谬至极!
这种“情”与“法”的对立冲突,亦是东西方传统观念的对立冲突,影片在很多细节处,捕捉着这种难以磨合的文化差异性。
比如在听证会上,许大同揽下刮痧的责任,就是担心父亲会因为这件事拿不到绿卡;
但对美国人来说,为了这种小事去包庇父亲,在法官面前公然撒谎,这种东方式的孝道文化让人难以理解。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两种文化语境下成长的人,也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当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打架后,许大同的第一反应就是让丹尼斯给对方道歉。
昆兰其实并不在意:小孩子打架,一会就好了;但许大同异常认真,必须让丹尼斯道歉。
见儿子没有道歉的意思,许大同狠狠在儿子头上打了一巴掌,一旁的昆兰一脸震惊。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里,老子管儿子天经地义,就像许父说的,“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只有好好管教,孩子才能有出息。
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暴力行为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随着“刮痧事件”不断发酵,东西方文化上的对立冲突也愈演愈烈,这种对立尤其体现在第二次听证会上。
控方律师先是找来当年为简宁接生的护士,提起往事,护士仍感到愤愤不平。
当时由于情况危急,简宁必须做剖腹产,许大同提出保大人的性命;但在护士看来,这就是对孩子生命的亵渎和漠视。
许大同听罢不禁觉得荒谬可笑:在这种危机情况下,自己的选择难道不是人之常情?
许大同的辩护律师也提出质疑,如果当时许大同选择保孩子放弃妻子,是不是也要告他虐待妻子?对方哑口无言。
见几次攻讦无果,控方律师使出更损的一招,那就是以许大同最引以为傲的游戏设计为靶子,故意激怒许大同。
控方针对其设计的游戏中隐含的暴力元素进行,并借此对许大同本人是否存在性格缺陷做出令人反感的抨击。
当许大同告诉控方律师,他的灵感是来自孙悟空时,控方律师更是断章取义,抨击孙悟空的种种暴力行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大加贬斥。
控方律师的不断挑衅终于激怒了许大同,当他冲上去揪住对方衣领的那一刻,之前的一切努力就等于付诸东流。
最终法官判定丹尼斯由儿童福利局监护,案件即将进入正式审判的阶段,这就意味着他们至少在3个月里都不能和孩子见面。
在律师的建议下,许大同只能以和妻子分居的方式,换来孩子可以跟在妈妈身边,而他只能搬出自己的家,住到肮脏逼仄的破旧公寓里。
圆满的家庭即将支离破碎,这场无妄之灾如同当头棒喝,让许大同心中悲戚。
原以为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已融入了异国他乡的土壤,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但“刮痧事件”就像是一把利刃,刺破了原本看起来完美无瑕的现实,刺破了他的美国梦,让他看到了他和这方异乡之间那道难以跨越的沟壑。
就像许大同告诉昆兰,当初打儿子那一下,是出于对他的尊重时;
昆兰觉得难以置信,对他的回答连连摇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
挣扎在理智与情感的漩涡中,许大同对于未来,几乎丧失了向前看的勇气······
而此时,得知真相的许父心中懊悔不已,坐在老友的墓前,他发出这样无奈的疑问:刮痧在中国得有几千年了吧,怎么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
思虑良久,许父决定回国,不愿再让夫妻俩徒增烦恼。
尽管许大同极力挽留,但许父去意已定,与其困在这个陌生的异乡,不如回去还能有点事做,还能和老友们聊天解闷。
临行前,许大同偷偷从福利机构接来丹尼斯,让许父惊喜不已,父子三代以这样的方式重聚,然后匆匆告别······
东西方的文化冲突,终究还是落脚于传统的亲情伦理关系,而打破冷冰冰的法律铁索的,亦是父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
如果没有许大同在法庭上对儿子的一番真情告白,福利局怎么会体察到这个父亲真正的心意?
如果没有亲眼看到许大同对父亲的孝敬而心生触动,昆兰怎能萌生出亲自体验刮痧的念头?
在唐人街的中医那里体验了刮痧后,昆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终于理解了许大同此言非虚。
他找到福利局的工作人员,两人一同来到法官的住处,请求撤销这场莫须有的虐童案······
影片最后,在平安夜的喜庆氛围中,法官撤销了对许大同的禁令,一家人紧紧相拥,故事在温馨的大团圆中宣告结束。
由于文化上的隔膜与差异,进而引发种种问题,这样的故事在美国并不少见。
但像《刮痧》如此美好温暖的ending,与现实相比更像是只存在于电影里的梦幻童话。
除了《刮痧》,其实很多电影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也有过非常深入的探讨。
比如李安的《推手》、《喜宴》,还有去年在北美引发热议的《别告诉她》,对于中美两国传统的家庭观、婚恋观、生死观,都展开过发人深省的思考。
脱离了浅层的“文化奇观”,这些影片深入内里展现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在东西方文化的对照下,加深了海外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皮哥看来,这样的影片,才是中国文化真正可以“走出去”,引发海外观众共情的典范。
但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还有多少人愿意潜下心,去拍摄这样一部电影?
还有多少人,愿意去为这样一部电影买单?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