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青春疼痛文学,也的确曾经风靡一时。
在这一领域的鼻祖,你会提名谁?
郭敬明,还是安妮宝贝?
两人的青春疼痛文学后来都被影视化了。
郭敬明 落落的组合,有《悲伤逆流成河》、《如果声音不记得》。
打着青春的幌子,本质还是狗血矫情故事,所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青春疼痛影片并不吃香。
而安妮宝贝则幸运多了。
电影《七月与安生》,一手票房一手奖项,赚的是盆满钵满。
本质不变,都是青春疼痛文学,谁不想复制《七月与安生》的成功呢?
安妮宝贝的另一部作品《八月未央》,也被改编影视化了,开播两天,豆瓣评分4分,满满的一星两星的差评,评分估计还有下跌的趋势。
同一个作者,《八月未央》和《七月与安生》差别是什么?
《七月与安生》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天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光从导演、编剧、监制到演员,不说是顶级配置,但是都是相当出色的配置了。
导演曾国祥,也是演员跨行到导演,但是第一次执导电影,就获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的提名。
陈可辛担任监制,保驾护航。
在剧本改编上,才是《七月与安生》让人叫绝的。
闺蜜抢男友的戏码,被拔高了立意,从青春情感的高度拉到人性矛盾面的高度。
就是套着个撕逼外衣探讨人生,而且将重点放在两个女生的成长的故事。
林七月活成了李安生,而最后李安生却活成了林七月。
所以严格地说,影版《七月与安生》并不是一部青春或者爱情电影,而是一部剧情片。
再加上周冬雨和马思纯,在这部影片中贡献了精彩的演出,也让两人凭借这部影片双双获得金马影后。
所以才说,《七月与安生》的成功,可遇而不可求,太难了。
而16日上映的《八月未央》,就是单纯的集狗血于大成的青春疼痛影片了。
首先《八月未央》是个小说散文集,八月未央只是第一个小故事,篇幅不长,所以需要对故事进一步扩展补充。
又因为是疼痛文学的关系,改编难度很大。
稍有不慎,就会浮于表面落入狗血俗套的大军中。
《八月未央》的编剧,正是这部影片的导演李凯。
李凯,也曾担任过演员、制片人、副导演等工作。
细细查阅了下,作为导演,李凯的成绩单可算不上好看。
近些年的电影,几乎都在4分左右徘徊。
演员的选择上,钟楚曦、罗晋、谭松韵,估计很多人都会冲着主演们去电影院。
对于演员的表演上,真不想多说什么了。
再好的演员,这样的剧本估计也无能为力了。
看电影的时候,有感觉三位演员有在努力想演好影片,但是没法融合,故事太生硬了。
只能说,演员对于剧本,还是要挑一挑的。
重点说说剧情吧。
同样是讲述“两个闺蜜抢一个男人”的故事,性格迥异的两人因缘巧合成为好朋友,但是另一个喜欢上了对方的男朋友,并发生了关系,有了孩子。
如果说影版《七月与安生》拔高的是成长和人性的意义,那么《八月未央》就是导演所说以宿命、漂泊为主题。
在《七月与安生》中,两位女主角从小一块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为后面的矛盾和纠缠作了铺垫,男主角亦是如此。
但在《八月未央》中,人物关系完全经不起推敲。友谊是需要内容支撑的,逛一次街骑个摩托车转一转,像是拍MV一样的画面,就让两人女主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太空洞没有可信度。
这部影片你可以猜不到开头和结尾,但是中间经历的狗血桥段,你能想到的,这里都会有!
原生家庭、童年阴影,三角恋,误会撕逼,怀孕、车祸、脑震荡、自 杀,绝症,还有那让人三观炸裂的剧情。
可以说是集狗血于大成的影片了。
台词更是尴尬到可以抠出一套大房子了,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第一次觉得,爱一个人,这会疼。
遇见你,我在劫难逃。
这样老套又肉麻的台词,听得人鸡皮疙瘩起一身,还会存在于2021年的电影中吗?
认真查阅了下资料,果不其然有所发现。
早在2007年,第二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北京电影计划”中,李凯凭借其独立编剧的电影剧本《八月未央》,获得最佳项目优胜奖,还曾获得了一万元的奖金和100万元的拍摄资金。
只是这个项目一拖就是10多年,从2007年一直到2018年才确定项目筹备结束,启动开机拍摄。
这可能也是剧情台词不合时宜的原因之一吧!
剧情一锅炖,狗血大杂烩,三观尽毁,没想到2021年了,青春疼痛影片还这么拍。
只能说不合时宜了。
——The end——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