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徐峥饰演的角色原型陆勇,却发出律师函:我没打老婆,没买神油,也没有卖药赚钱。
电影《我不是药神》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广大的关注和热议,大家纷纷涌进电影院。电影院里,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许多细节让人潸然泪下,影片仅上映6天,就突破了15亿票房。
该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出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的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因为这部电影带来的反响,相关部门也是相当重视,最终将十几种抗癌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算是真正为大家谋到了福利。
徐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道:这是我表演生涯里,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因为它真正起到了实质性作用,并不是单单拿到了高票房。
其实这个影片是有原型的,徐峥饰演的程勇的原型叫陆勇,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被查出此病后,医生推荐他服用的药,价格非常昂贵,仅一盒的售价就高达2万多。
对于一个需要长期服用这种药的病人来说,根本难以负担,虽然陆勇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但药费加治疗费,短短几年里还是掏空了他的家底,那些家境普通的人,要是得了这种病,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在偶然的机会下,陆勇了解到印度也生产他服用的这种药,虽然是仿制药,但药效几乎相同,而且一盒只要4000元。于是陆勇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个消息,随后很多病友让他帮忙购买此药,到后来印度给他们的团购价已经降到了每盒200元左右。
但在2014年,陆勇被以“销售假药”的罪名,提起了公诉,之后陆勇的几百名白血病病友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他免予刑事处罚。陆勇最终恢复了自由。
但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陆勇却站出来说话了,他表示非常感谢剧组对白血病人的关注和关心,影片很感人。但随即他就提出了异议。
自己没有授权制片方来拍摄此电影,仅仅是同意编剧以自己的故事为原型创作剧本。而他们不仅在没有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拍成了电影,还在片头标注着“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字样。
而且陆勇发现电影和自己的真实故事有很多出入,首先他没有靠给病友代购药赚取差价,他也不打老婆,不卖神油。也从未因个人义气对抗法律,他也始终敬畏法律,感恩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始终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做人做事。
还有他对预告片和拍摄花絮中搞笑的行为不满,觉得他们的“爆笑”是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之上,这种消费病人的行为,不值得称道。
他认为这些都给自己和病友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关键是他们做这些改变,根本没有征得他本人的同意。
于是在多次沟通未果下,陆勇向《我不是药神》发出了律师函。他也在声明中表示:从剧本的创作开始,自己从未收到制作者、制片人和其他任何人的一分钱,倘若将来他能得到什么“赔偿”的话,将会全部公开捐献给肿瘤基金会或病友。
自知理亏的《我不是药神》剧组,最后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和解条件,当然陆勇最后也答应了和解。
但其实这个条件与陆勇本人关系不大,而对其他病友来说,确是天大的好消息。一是电影票房总收入每达到1亿元,就追加30万用于救助白血病患者。二是片方一次性拿出200万,捐给白血病公益救助机构。
最后他们双方达成和解,在没有这部电影之前,曾有人调侃中国影坛:偌大的中国,电影拍的却不如韩国和印度。
要是论起艺术水准,单凭一个张艺谋,斩获的国际大奖就多过韩国和印度两国的总和。要说票房市场,中国是世界第二,也远高于韩印两国的总和。
所以国产电影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但有个事实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近年来观众推崇的“娱乐至上”消费观,使得国产电影的内容越来越趋于狭窄化和肤浅化。
说白了,就是带来的愉悦有余,但批判力度却不足。而在《我不是药神》上映后,有人感叹:韩国印度敢拍的,我们也有了。
确实如此,不管怎样,执导这部电影的文牧野,监制宁浩、徐峥,还有一众演员们,以及故事的原型陆勇,他们都值得大家称赞,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这样的电影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