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里最出色的配角,竟然是TA

网络影视资讯人气:330时间:2022-01-05 22:34:54

自然亲切的本土方言让《爱情神话》小品式的爱情轻松立住了脚。

文 | 不小可

《爱情神话》有一个很结棍的地方,就是它把上海本土阿姨爷叔的心都笼络了——以往电影院里小年轻撑市面,但《爱情神话》却有不少银发族同场,看的时候嘻嘻哈哈,看完了还给好评:里厢额人蛮滑稽噢!

当然我也理解导演这么安排本身就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讽,对标的是“女人一辈子不生孩子不完整”。所以这个故事确实应该叫“爱情神话”,它并不是现实。

本来我觉得这是随便一看都能看出来的问题,然而竟然没有人讨论,一片叫好之中,很难让人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爱情神话》得到这么高的赞美,除了主演有功,有一位配角也善莫大焉——TA就是“上海话”。自然亲切的本土方言让《爱情神话》小品式的爱情轻松立住了脚。

说起来,完全采用方言的电影其实并不少——宁浩的《黄金大劫案》是东北话,管虎的《杀生》是四川话,王全安的《白鹿原》是陕西话,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是重庆话、《站台》是山西话,杨亚洲的《没事偷着乐》是天津话,陈大明的《鸡犬不宁》是河南话……

冯巩主演《没事偷着乐》

宁浩应该是最爱用方言的华语片导演了,“疯狂”系列出现过的方言就有重庆话、成都话、青岛话、广东话、闽南语、东北话……但是导演却否认大量使用方言是为了增加喜剧效果,他说:“喜剧不喜剧还在其次。主要是方言对表演很有好处,它富有质感,也很生动。对当地人来说,用方言表达情感肯定比用普通话丰富。”

《疯狂的石头》“我顶你个肺”

《白鹿原》的时候也有人问王全安:有没有要求主要演员必须通读多遍原著。王全安的回答却是:“让他们练好陕西话对电影来说更重要。”

还好黄渤是唱歌出道

如果说起沪语电影的第一波高潮,那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1962年,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谢晋导演的《大李,小李和老李》。次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又分别将滑稽戏《糊涂爹娘》和《满意不满意》翻拍成了同名电影上映,由杨华生、绿杨、小杨天笑、方笑笑等滑稽戏演员担纲主演,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修复版还是用了上海话

同样由滑稽戏改编的还有198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阿混新传》,主演严顺开、李青、吴媚媚等人的表现可圈可点。

《阿混新传》

如今打开《股疯》,上世纪90年代的市民生活仿佛就在眼前,如此鲜活,毫不造作。在记录“阿莉”一家生活的同时,90年代“排队抢购认购券”“炒股狂热”“老城厢动迁”等等历史事件也被忠实地一一再现。

《股疯》还是最早的沪港合拍片之一

次年,李少红导演,王姬、王志文、何赛飞主演的沪语电影《红粉》,和《股疯》一样,也是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

2001年还有一部沪语电影《横竖横》,这部电影最特殊的地方是:故事纯属真实,并且剧中所有主角都由原型本人扮演。张宝忠演的正是江南造船厂下岗工人张宝忠。他和同伴一起购买“上海风采”福利彩票中了40万元大奖的故事也正是当年街谈巷议的新闻。电影里上海街头巷尾满是彩票、刮奖、圆盘摇奖的场景让人仿佛一秒回到90年代末。

王光利导演的《横竖横》

这之后,虽然全部采用沪语对白的电影没有了,但是夹杂沪语对白的影片还是不少的。比如李安的《色,戒》,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色,戒》名场面:上海女人搓麻将

王传君“童子鸡”语录也令人难忘……

更有名的还有侯孝贤《海上花列传》,虽然原著是苏白,但电影里刘嘉玲李嘉欣跑出来都是一口上海话(洋泾浜)。

胡适曾经在《序》中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

而曾经发明的“上海话输入法”的上海大学教授钱乃荣更说:“方言有人性中的神。”

所以说,《爱情神话》的成功,起码有一半要归功于方言的。

希望未来电影院里还能看到更多的方言电影,尤其是沪语电影。一句话:扎劲!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你有在看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3 天天影视

极速影院

电影天堂

电视剧

综艺节目

樱花动漫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