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栩
(影片信息:《沉默的教室》,导演:拉斯
·
克劳梅,编剧:迪特里希
·
加斯特卡、拉斯
·
克劳梅,主演:乔纳斯
·
达斯勒、汤姆
·
格兰门兹、米夏埃尔
·
圭斯德克、罗夫
·
凯尼斯、布尔格哈特
·
克劳斯纳,德国,
2018
年)
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故事情节紧张不足,揭示的却足够深刻。其实,单从情节而论,电影也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地方。不过就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为“匈牙利事件”中的死难者集体默哀了两分钟,继而引发了一场上升到政治高度的风波而已。
这场风波在嗅觉敏锐而为人正直的施瓦茨校长看来,完全可以将其悄然化解。施瓦茨在“默哀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与学生泰奥谈话时,就暗示后者可能会有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泰奥随即与同学们商议应对之法,决定以一个在此种情形下显得正当的谎言蒙混过关。这个决定一开始遭到了库尔特的反对,他认为,全盘说出真相才是对匈牙利所表达的支持。同学们产生了短暂的分歧。然而,分歧最终在能否顺利的参加高中毕业会考的现实面前得到妥协,统一成用一个谎言为借口掩去“默哀事件”所指向的抗议示威这一具有政治意义的定性。
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同学们的天真受到了愚弄。他们原本在教室里的默哀行为都表现出欠缺考虑的稚嫩。这种稚嫩同火候毫无任何关系,反而暴露出这群高中生在浪漫情怀的驱动下识见上的短浅。这群学生富有朝气,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正处于一个青春叛逆的年龄,有着他们的父辈们当年那种干劲十足的力量。这种力量转化成学生们勃发的冲动,在历史课上默哀即为冲动所促成的青年反叛的心声。政治家们却对这样的心声表示出骨子里的畏惧。教育部长朗格推翻了学生们试图蒙混过关的说辞,以成熟的政治谎言取代了学生们为了过关而编造出来的拙劣的借口。一切推到重来。一切在政治机器高效的运转下正式开启一场游戏的角逐和猎取。
这场正式的游戏使得区教育局的凯瑟勒女士对“默哀事件”初期的调查报告成了一堆废纸。这堆废纸上所记录的一群高中生在教室里为匈牙利已故足球明星普斯卡什默哀的说辞任谁都看得出是不加修饰的谎言。随着游戏的正式开启,真正的谎言在学生们面前轮番上演。无论是报纸上对普斯卡什还活着的报导,还是一个奥地利记者以“西方记者”的头衔对匈牙利自由战士的披露,都让这群高中生们在东德宣传机器的强大攻势面前无所适从。
仍然有外界的声音传来不一样的信息。保罗把同学们带到独居在郊外的埃德加伯伯那里,收听到了从西德电台播放出的关于真相的报导。真相并未给同学们带来任何决定和行动,此时的他们,依旧被谎言威逼着、胁迫着,在离间和出卖、检举与揭发中茫然无绪的辨别着、徘徊着。
离间是一种成熟的诱供手段,当局对它的运用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引导泰奥怀疑是埃里克充当了告密者,这使得裂缝开始在一个团结有序的集体里悄然滋生。与此同时,这些孩子父母过去的经历也被当局用作威逼他们招供的方式而纳入了政治的轨道。那些过去的经历是父母们保有的秘密,无论是青年时期参加过暴动的泰奥的父亲,还是革命年代充当告密者的库尔特的父亲,他们都亲眼见证过权力以谎言的形式施加于普通人犹如梦魇般恐怖的力量。
如今,对这些孩子们的谎言在于,他们已然被定性为“国家的敌人”。因为“默哀事件”成了一场反革命事件,藉由这个事件的调查,实则小题大做的将相关的政治利益如同滚雪球般的累积了起来。当然,政治利益已超越了这群高中生们的认知。时下,摆在他们眼前的已不是当初在教室里默哀时对不知所措的莫泽尔先生暗地里的嗤笑,而是一份面对政治高压时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沉重。前者有着懵懂无知还未醒觉的轻松,后者则带来了置身于压力下的成长的阵痛。
因为拒绝向当局妥协,孩子们所在的班级被全班开除。他们最后一次聚集在校园里,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沉思是泰奥的主张在同学们心中引起的反响。是时候做决定了,但必须是自己的选择。在此之前,“默哀事件”真正的发起人库尔特已经远走西德,带着所谓“叛国者”的罪名。自己的选择让勇气在孩子们当中传递,犹如传递火种,奠定了一个永不妥协的奔赴。“离开这里,再也别回来!”家长们也是如此希望。一代人的秘密被当局掌控,下一代的新生在奔赴中践行。
(全文完。作于2021年12月11日)
——文中图片均出自电影《沉默的教室》剧照——
——文中观点属于作者本人,本人文责自负,与发文平台(含各类网站、论坛、自媒体、公众号)、转载纸媒、以及他人无涉——
作者简介:王栩。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