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邀请到三位喜剧大师来参加节目?它与过去的喜剧节目有哪些不同?《金牌喜剧班》总导演董晓峰接受了中新网专访。
开播第一期,久未在喜剧节目中露面的导师陈佩斯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在评价第一位喜剧人的小品时,他略显严格地指出了剧情逻辑的问题,比如“很多喜剧的点和前面互相不连接,就显得有点随意,不是很结结实实地从性格、从事件里生成,想强调包袱的东西多一点儿。”
再如,“这是你们精心制作的东西,但我还是觉得我们的表演一直在结果当中,一点过程都不给”。
看完相声《一改成名》,陈佩斯还向观众科普了“打出”的概念,两位相声演员在最后表演的“一脚踹开”,就源于喜剧中“打出”的处理方法,过去是用专门的竹批包上薄羊皮,“打出”的速度一定要快、果断,所以他建议演员们在表演中要有所选择。
导师英达也曾谈到,自己看重和大家的互相沟通,希望通过交流,能让喜剧道路再有新的东西,郭德纲更是在录制现场透露,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内定,让自己觉得很踏实。
对观众而言,这些年喜剧节目接连不断,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优秀喜剧似乎变少了,对喜剧人的印象也还停留在过去的一些喜剧明星身上。“做这个节目一是为喜剧新人提供舞台,二是希望他们能在这里解开自己的困惑、看看自己应该怎么做,可以成为大家喜欢的喜剧人,新老同台,实现喜剧的传承。”
“这个节目之所以叫金牌喜剧班,其实我们是想着为喜剧做一些东西,来到这里的学员经过三个月的录制和学习,他们能学到东西,这也是三位老师答应来到这里的目的和出发点。”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同于以往的喜剧节目,《金牌喜剧班》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师承。
在此前的喜剧节目中,观众们通常看到选手们一轮又一轮竞技表演,而在《金牌喜剧班》里,真人秀与舞台竞演结合在一起,观众们还能看到导师们在舞台之外带着学员们上课、传授戏剧知识的过程。
整个节目的呈现,也更像是一个大班级。“整个《金牌喜剧班》完全是按照一个班级的概念在做,从入学考核、到成班、从班内小考到班级大考,然后到毕业汇报演出、毕业典礼……”
董晓峰透露,节目中,三位导师风格各有不同,尽管有录取和竞演,但三人并没有相互竞争、火药味十足,而是会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倾囊相授,带着学员学习和实践。
比如,导师陈佩斯会开展喜剧理论课,带着学员看他演的话剧,再和学员探讨,为大家提供一些表演实践方面的指导;
而郭德纲会回归传统演出,带领学员和徒弟到三庆园剧场拉练,让大家在相声园子里直接进行切磋,鼓励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所有导师都是从学员作品定方向开始就参与讨论、接着打磨作品本子,到排练,甚至上台了还会再过来盯一下,他们特别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人、指导新人怎么进步,这种参与的程度让我很感动。”
做喜剧难,而在短视频时代,让喜剧作品都能得到观众满意,更是难上加难。董晓峰感慨,看到参加节目的很多学员都在倾尽努力排练,但可能作品最后没有达到大家想要的预期时,会感到很有遗憾,“喜剧人是特别伟大的,他们在绞尽脑汁为别人制造快乐。”
在谈到对喜剧传承的理解时,董晓峰说:“我觉着所有想做喜剧的人,他们心里都应该有一个信念,就是对喜剧的执着。因为喜剧真的是非常难,而且它必须下苦功夫,才能做出好的东西,这两者缺一都不可。喜剧传承不应该是一个口号,它必须做到具体的事上。”(完)